历代气功家都十分重视丹田在练功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对丹田位置的认识却并不统一。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丹田的基础知识,便于在练功中掌握。
一、丹田的含义:“丹”的原意是丹药,“田”的本义是土地。我们的祖先为了探索抗老防衰的方法,发明了炼丹术。企图运用矿物药物经过烧炼得到的化合物一丹,来延年益寿。然而这种化合物服用的结果并不能长生,于是人们的追求便从体外转到了体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发现了一套修炼方法,即气功锻炼,可以在体内结成“丹”,而这种丹才有真正的益寿延年妙用。于是古人就把机体炼丹、结丹的地方命名为丹田,意思是生长培育丹药的地方,正象生产庄稼的土地一样。随着气功学的不断发展。对丹田的论述越来越多,但最早记载丹田部位的是晋代气功大师葛洪,他在《抱朴子》中提出脐下二寸为丹田。此后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然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却毫无异议。
二、丹田的部位;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处,上丹田在头部,为诸阳之会,又名泥丸、乾宫等;中丹田在脐下,位于人体之正中,内藏元始祖气,又名黄庭、玄牝等;下丹田在脐下小腹,乃性命之根,脏腑之本。也有分为上下二处的,上丹田指脑中,下丹田指会阴;更有分为前后二处的,前丹田指腹部气海,后丹田指腰部命门。但一般常指的是腹部丹田,以下就专论腹部丹田。腹部丹田的具体位置,众说不一,有的说在肚脐,有的说在脐下3寸,有的说在脐下1寸8分,有的说在脐内1寸3分。从有关文献及我们的练功体会来看,丹田既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以脐为中心的一块区域,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包括脐下在内的立体组织。至于其大小,有说如本人拳头大的,有说涉及整个腹部的,可按各人的体会而定,不能强求一律。
三、意守腹部丹田的作用;主要有5个方面。
1.有助于诱导入静,肚脐在人体上的标志明显,注意力容易集中到该处,能加速入静。近代不少气功家也认为意守丹田,是练功入门的捷径。
2.有助于形成胎息:意守丹田,首先可以帮助形成腹式呼吸,进一步调息,达到微细柔和的程度即成胎息。摄生三要》上说:“须想其气,如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热,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这是调息的最高境界。
3.有助于达到上虚下实;道德经》上有“虚其心,实其腹”之说,这是气功锻炼的要素之一。意守丹田,可以使下元充实,上体虚灵。练功实践表明,意守丹田则两腿稳实,头脑清醒,遍体舒适。
4.有助于激发真元之气;腹部丹田属中央戊已土,脐后与命门及两肾相连,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脐中及脐下周围还汇集了任脉、督脉、冲脉、带脉、脾经、胃经、肝经等经脉,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全身的经脉气血,无不汇集于此,因此古人称此处为阴阳之门、性命之根、五脏六腑之本。意守此处,具有“调气益元,培肾固本”,“调营卫气血,温精宫”等重大作用,能激发、培育、调动人体真元之气,所以古人又称此处为“生气之源”。
5.有助于增强练功信心:意守丹田能够激发真元之气,因此容易产生气功效应,如腹部有一团热气滚动等,使练功者的练功信心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