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俯而读,仰而思,谈谈练功与读书
TUhjnbcbe - 2025/3/5 18:33:00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众已开始对如何提高生存质量、怎样增进健康水平这一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予以高度重视。

作为知识分子,由于脑力劳动的职业特点和自身机体难以适应剧烈竞技体育活动的实际状况,相当部分人最终还是步人花木丛中,立足太阳光下,去从事气功修炼。

这不仅是因为气功锻炼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又不受经济消费水平限制,更因为现代科学已经证实:这种“自我建设”、“自我修复”的“自力更生”式特殊锻炼方法可明显增强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诸系统生理功能,并且还能改善部分病理机制。

尽管在理论上能宏观地论证气功锻炼确实能够强身健体、调心益脑,但微观地具体分析,练功的良好效应则非一朝一夕轻而易举所能获取。

因为它毕竟是项充满神秘体验,并含有玄奥内容的技术性操作。亦即练功者必须对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名利纠缠、是非得失时时处处保持一种淡然超脱心境,从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去把握轻松舒适的技巧和构建虚空清静的氛围,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深入角色地呼吸吐纳。

对此,古今一些集养生与治学于一身的圣贤之士所探索积累的成功经验,大可值得我们去再认识与重新思考。

据说当年孔老夫子研读《周易》曾“三月不知肉味”,终致“韦编三绝”,探明《易经》奥旨。朱熹与王阳明均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特殊形式收到身心双向受益奇效。郭沫若也曾在研究古文化之余,配合气功修练,既治愈了多年顽疾,又使学业大面积丰收。梁漱溟更是练功悟道与治学著文同步并行,以其德高望重、年老业丰令广大知识分子所崇仰。

前人实践经历无疑提示我们:开卷有益,气功修练若与读书求知相互结合则相得益彰,奇效无比。

确实,读书可修身养性,因此不妨说,读书过程也算是一项高级气功修练活动。因为读书不仅动口、动手、动眼、动脑,而且整个身心投入地全神贯注于字里行间,可使人们保持良好健全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同时,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调节情感功能,自然读书明理便能明辨是非、趋利避害,果断将那烦恼忧愁、嫉妒怨恨等各种病态性不良情结一扫而光。

如此这般,也正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生物社会心理》健康新模式要求。作为生物人与社会人的复合体,我们对竞争激烈多变的社会态势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水平都将有所提高。

当然,作为练功者,首先面临的是读什么书,即阅读范围和审美需求问题。那些所谓“大全”、“技巧”、“入门”等世俗生活实用性书籍于练功无益,自然应弃之不顾。我们应理所当然地选择一些回味隽永,开发智慧的讲经论道书刊,如此才会祛除浮躁与困感,增加练功实践效应的获取。

至于怎样读,那又是一个带技巧性的操作过程。如同静坐练功一样,须心平气和,深入角色,以一种沉静达观的儒雅心态去泛览一般论述,精读特殊见解,俯而读、仰而思,读悟结合。

就我个人而言,在把读书与练功相互结合作为日常生活主旋律的过程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1.通过阅读古典文学名著,老庄哲学及有关中医养生学说,除了有内心充实、思想净化、道德修养水平提高的收获外,还由于形象思维能力增强,悟性随之提高,从而清醒认识到,气功修炼最高境界应与世俗社会观念保持一段距离,亦即超越功利,使自己处于一种孤芳自赏的“自恋”状态,悠然自得,这样才能真正松静自然,练功获效。

2.读书明理解惑,拓宽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理论水平,既避免了练功偏差,又强化了练功效果。

从技巧角度而言,通过读书弄懂了以前一些不甚明了的术语概念,如:周天功运行的意通与气通各自不同的含义及相互有机联系,任督脉运行仅作用于躯干,十二经运行偏重于四肢,二者结合则全身上下左右内外立体化全方位经络大流通等。

总之,在读书学习,思悟道理,练功实践的反复循环中,逐渐确立了“古人不欺我”,“古书是宝藏”的独特观念,由是更加注重中医养生学整理研究。

3.气功修练的具体操作实践实际上是调心调息调形三调的有机结合,其中又以调心为关健枢纽。练功要获效,调心最重要,而调心之基本功则在于平时读书。

通过读书才能“正心诚意”,外在的行为举止和内在心理人格相互谐调地趋于稳定,所有不良的破坏性干扰因素得以排除,方可真正松静自然、凝神静虑、致心一处去修练。

读书和练功有机结合可谓身心双向受益的高尚行为,读书无疑可增强练功效应,转过来,练功获效后又增强对书刊这个精神食粮的进一步大量渴求,如此良性循环,作为日常生活主旋律,会让您始终真切感到充实、明智。

其实,生活本身的意义实际上全在于我们自己去设计、运作。一旦与科学接轨,自然便拥有真正健康,这也许就是有待人类所探索的真理吧!(李竞宏)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俯而读,仰而思,谈谈练功与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