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教育工作者不妨练练功,一位班主任的亲身经
TUhjnbcbe - 2025/3/4 18:25:00

我最早练的是静坐功,虽然没有什么功夫,但是练功以来,不仅体质明显增强,大小疾病不再光临,而且做班主任工作的能力也奇迹般地提高了。

以前,我事倍功半,练功后,我感到头脑清醒,做事能做到点子上,每天轻松愉快,班上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头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我所带的班连续几年成为模范班集体。这个意外的收获,确实系练功之得。

练功之所以对教学工作有帮助,我的粗浅体会是:

一、练功讲究排除杂念,用于工作,则是排除主观主义,排除错误观念,排除精神干扰,有利于我专心致志地投身于教学工作。

二、练气功讲究意守,不管意守内景,还是意守外景,都有助于陶冶性情。尤其意守外景,讲究从最佳角度看待事物,从外物上取得精神上的良性刺激。这样就养成一个习惯,看什么东西都首先看到它的光明面和佳处。看人也是如此,教师看学生更是如此。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长处和闪光处,从而对学生产生最真挚的爱。

三、调息讲究“缓悠细柔深长”,这非常有助于陶冶性情,去掉粗暴简单的工作作风,有利于耐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还有,练功内守也好,外守也好,都是为了稳定情绪,使精神上得到良性刺激。施教于人,也同样重视给学生寻找精神上的良性刺激,从环境布置,教材运用,以及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无不精心谨慎地选择,运用一切暗示的方法,从精神上送给学生温暖、宁静,使学生产生安定、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境。

我还常常以平静的心情,和蔼的面容,安详的神态,出现在学生的自习课和课间活动时,在这些时候,我常常运用轻微的意念去意守一个外物。有时意守一颗石子,石子坚实光滑而平庸无奇,但谁也改变不了它那平静的常态。我还有时意守大海,自己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波起伏,但不迷失方向。这时候,我的心胸之坦荡,态度之温和,指挥之从容,自感妙不可言。

我觉得这样做,是在休息,在练功,但学生感到的是,老师在辛勤地辅导他们,启发他们开发智力,因此他们会表现紧张而活跃——因为我的做法合乎他们的成长规律。就是背后,他们也会回顾我意守时的安详镇定的态度,他们也能自我陶冶性情,有利于专心致志地学习。

这种辅导方法,更适应老年教师,能不耗体力,却收效很大,实系事半功倍。

根据以上粗浅体会,我有如下想法:

其一,现在,许多老教师经验丰富了,知识丰富了,却未老先衰,实为可惜。如果练练气功,身体就会老而不衰,到六、七十上岁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仍会把研究教学,做班主任工作当成乐趣。

其二,提倡运用气功开发学生智力,教师身为学生表率,应首先学点气功。

其三,气功不是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即的东西,只要肯定,就能学会。象静坐功,即使没人传授,单从书刊网络学,也容易掌握,一旦入门就会尝到甜头,以此为乐,并渗透于工作。

再谈我的练功方法。我主要练静坐功,工作时或做带意功。每日静坐1~2次,不拘时间,什么时候有空暇就做一次,赶上白天没时间,就晚上做,每次坐15~30分钟。静坐时,以自然、舒适、端庄为度。有时椅坐,有时盘坐。

意守分三种:

①意守“静”字,专心一意地反复默念“静”字,让心静,脑静,身静,藉以排除杂念。

②意守内景,就是把意念系在躯体内的某一个地方。有时系在印堂穴,有时系在丹田穴。体力劳动时,意念系在丹田穴。若腰痛,就把意念系在命门穴,并观想那里的肌肉筋骨全是透明的,丹田之气随意念往那里流注,可以避免腰痛并减轻疲劳。

③意守外景,就是把意念系在一个外物上,意想那个地方的美好,想象那个地方施放出生机旺盛之气,源源不断地辐射到我的体内来。静坐时,我或者先意守一棵垂柳,取其自然下垂之意;或者意守一片止水,取其平静之意,从中得到良性的精神刺激,心情很快就静下来。

调息是每次先自然呼吸,待调匀后,过渡到腹式呼吸。(苏洪源)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育工作者不妨练练功,一位班主任的亲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