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因何而来?
一、广义宇宙数学模型
所谓的宇宙,我们大家一般所描述的,是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空间。我们生存在太阳系里,太阳系是在银河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河外星系,这是我们站在三维空间的立场所看到的所谓的宇宙。我们选择了数学十进制的直角坐标系,用线性几何的概念,作为我们对宇宙描述的一个工具,或者是一个逻辑体系。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很多的描述系统。比如极坐标系统、球坐标系统、二进制系统等。比如我们切一个蛋糕,可以横着切,可以竖着切,也可以斜着切。我们从不同角度去切,蛋糕的本质是一个,但是切的方法有无穷多个。所以描述宇宙的系统其实有无穷多个。为什么我们选择这个线性几何坐标描述呢?因为我们小时候从学算术开始,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然后学代数,从二元一次方程,到三元一次方程;在学算术和代数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建构了一个基本的、共同的、对宇宙空间的认知。这个宇宙中,一维是一条线,二维是一个面;一个面里面有无穷多条线,所以二维空间里有无穷多的一维;三维就是立体空间,到了三维空间里面就有无穷的二维空间;依次类推,到第四维就有无穷多的三维,到第五维就有无穷多的四维。
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是建立在三维认知基础上的。我们能感知到的世界,是因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对这个三维空间产生的所谓的三维认知构建的认知。这个宇宙认知是我们所熟悉的。在这个三维空间之内,我们对数学的描述,用很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比如说,数学在三维空间研究的是数与形的关系的学问。这个数与形的关系建构得非常严谨,在现实中我们所有的物理问题会归结为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而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到了第四维我们就找不到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般可以解释为,这个宇宙只有三维,三维以上的宇宙空间不存在。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我们一般人只具备三维的知能和体能;那些更高维次的生命状态,我们站在三维的立场是很难觉知的。就像蚂蚁在二维空间里运动,它很难觉知具有三维知能和体能的人所能达到的空间境界。
当我们把一个平面上面爬的蚂蚁在地上画一个圈困在里面的时候,它就不知道怎么从一个二维的密闭环里走出来。可是我们人就知道可以把它从二维平面拿到三维世界来。人和蚂蚁之间的差异就是二维智慧和三维智慧之间的差异。用它来比喻,比较容易让我们理解每一个维度的生命之间的差异。
数学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叫“数学归纳法”。也就是说在数学中承认一种规则,我们可以用一维、二维、三维之间的关系,来推演出N-1维、N维和N+1维之间的关联。这就是数学的妙处,是数学理论体系的严谨之处。因为有了数学归纳法,我们就可以大量利用我们在现实中感受到的一维、二维、三维之间的差异,去描述三维和四维之间的差异关系。用这个逻辑来突破我们在认知上所受的三维认知障碍,让我们理性地去了解更高一个维次空间可能所呈现的更高的空间自由度。
所谓的自由度,其实就是维度。
一维空间,是一个变量,只能在一条线上运动,从负无穷到正无穷,只有一个自由度。
二维空间,是一个平面,可以分解成X和Y两个垂直的空间方向,有两个自由度。
三维空间,是一个立体空间,可以分成相互垂直的三个变量XYZ,有三个自由度。
大家注意,每增加一个自由度,就比低一个自由度的空间多出了无穷多倍的智慧和信息。
所以这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就是我们说的广义宇宙所建构的数学模型。我们相信数学在一维、二维、三维跟我们所生存的物质世界的事物,有着一一对应的关联。那么其实从数学归纳法上,我们也可以推论出,在第四维、第五维、第六维度,乃至N维,N趋于无穷大,这种对应关系依然存在。只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把我们限制在了三维认知境界,使得我们无法去感受到更高维次、更高生命自由度的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太空人、外星人、宇宙飞船、飞碟这些高维宇宙生命和我们人之间神秘的关系。其实太空人并不神秘,他不过是有高维功能而已。
就像我的一只手去接近一只蚂蚁,我可以在它想象不到的任何位置突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当它来追我的时候我可以以它想象不到的速度在它的视野里消失。
同样,飞碟来自于高维空间,它可以在我们人类想象不到的任何三维空间出现,而我们以最快的战斗机去追逐它的时候,它却可以以我们想象不到的宇宙速度突然消失。
所以这些东西不是科幻,完全是在科学逻辑上可以建构起来的严谨的科学关系,也是一种物理现象。这种物理现象突破了我们的三维认知的物理现象。这里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也就是所谓的物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状态的?我们在建立了广义宇宙数学模型后,在这宇宙中存在的事物,到底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当我们知道这个的时候,就可以架构起一个空间模型。
整个广义科学理论体系,其实就是建构在两大概念上的。第一,是广义空间的概念,即多维宇宙空间概念;第二是广义能量的概念,也就是超越我们对三维能量认知的高维能量状态。把这个空间和能量结合,构成了广义科学的基本体系。
二、广义能量关系
提到能量,大家会想到热能、机械能、光能等。在这个宇宙空间中,我们能想象的最大的能量来自于太阳,我们叫它太阳能。太阳能既包括了热能,又包括了光能。我们能感受到这两种强大的能量。我们在现实中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煤和石油也是远古的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起来被埋在地下,储存了煤、石油这样的自然能量。
我们在现实宇宙空间里,有无穷无尽的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太阳。在近代物理中,研究宇宙空间存在的时候,人们用了一种分解的方式,把一个物质分解到最小的单元。保持物质属性的最小单元是分子,再继续分解是原子,原子继续分解成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继续分解成质子和中子,而质子又可以分解成负电子和正电子。当分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发现宇宙中只有三个东西,一个是中子,一个是正电子,一个是负电子。我们看到的一切物质,其实最基本的组成就是这三个东西,所以物理学把它叫基本粒子,也就是整个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当然近代物理,对基本粒子的描述还可以继续往下分,那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我们分到这个境界就足够了。
进入到量子物理这个概念的时候,把基本粒子统称为量子。因为所有的基本粒子有一种共同属性叫量子属性。这个量子属性很通俗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基本粒子层面的所有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有时候呈现粒子状,有时候呈现的是波。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个物质世界,是由波和粒子随机的转换状态组成的。
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有这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间的切换是随机发生在现实之中的。从光学的角度来描述的时候,变得更简单了。也就是说,粒子,我们所有看到的粒子其实是波动相干成像,能量波产生相互作用在空间产生所谓的驻波。这个驻波是能量共振局部相长或者局部相消产生的干涉现象。
在近代物理里面,这个现象叫量子纠结。也就是当能量波产生相互纠结的时候,能呈现出我们这个世界可以见到的物质的相。所以粒子是波动成的像,波动实际是一切存在的本质。说得更简单,我们这个宇宙所有事物的存在,其实本质都是能量波。能量波相互作用成像,构成了我们能见到的物质世界。能量波聚集在一起不成像的状态构成了信息集合。我们研究气功的时候,很多人说,这个宇宙空间有三种东西,一个是物质,一个是能量,一个是信息,其实这三种东西都是能量波。
能量波本身具有一种属性,最简单的能量波就是简谐波,它的振幅和它的频率决定了它的自身的属性,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单元。那么不同的特征的简谐波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一个信息集合,所以说我们现实中的一切物质,其实是能量波叠加成像构成,一切信息是能量波叠加在未成像的状态下所代表的能量的状态,所以他们是三位一体的,本质全是能量波。
当我们说到这里的时候,就不难理解,在《心经》中讲到的,“色”和“空”的关系,能量波干涉成像构成了色,能量波没有成像的状态就是空。缘分具备的时候,这就是佛家说的所谓缘起的时候,就形成了物质,就有了色。当干涉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也就是缘灭的时候,两个能量波依然在,但是他们成不了像了,这就是空。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受、想、行、识”就是所谓的信息,我们能感知的,信息集合也是这样。所以,从广义的能量看,原来一切宇宙存在都是能量波。
这样我们就完整地建构了两个理论体系,一个是空间体系,一个是能量体系,所以广义科学又叫广义时空能量学。“时空能量”这四个字就把一切宇宙存在和他们的空间关系表达出来了。当然在这里面,不是任何人,发明的某个理论,而是借用大家公知的逻辑体系,复习一下科学逻辑对这个宇宙时空的整体描述,是我们人类共同建构的对宇宙一个普世的描述系统。说这个系统的时候,绝大部分人能从直观的对宇宙空间的了解去认同。因为我们从学算术、加减乘除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个空间逻辑建构起来的,只不过这中间有一些节点原来我们没有联系起来。什么节点呢?也就是能量、物质、信息这个三位一体的关系没有彻底搞清楚。
能量、信息与物质这种三位一体的描述,给了我们研究整个宇宙存在的一个最基本的工具。这种描述让我们对这个宇宙所有存在的描述变成一种最简单的状态,中国有句话叫“大道至简”。一切宇宙存在其实都是能量波,最简单的能量波叫简谐波。不管多复杂的能量波,最后都可以分解成简谐波。通过波与波作用的相互关系,通过波动在空间的传输特性,我们再来研究一切宇宙事物存在关联的时候就发现,原来用它来描述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人类各种智慧体系,都可以和这样的描述相互印证。
这里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来复习和了解的。
第一,不同维度能量关系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系,叫投影关系。简单说,就是一维的事物是二维的投影,二维的事物是三维的投影,三维的事物是四维的投影。以此类推,N-1维是N维的投影。反过来说,二维是一维的投影源,三维是二维的投影源,四维是三维的投影源,N维是N-1维的投影源。所以这投影关系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对整个宇宙空间能量之间的关联,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在现实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