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口授身传地传授太极拳,杨振铎先生还著书立说,这些年相继出版了《杨式太极拳、剑、刀》、英文版《太极拳》《中国太极名师精典·杨氏太极》,并录制出版了《杨氏太极拳、剑、刀》教学录像带。这些图书、音像制品的出版,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练拳需求,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
太极拳,健身,运动经过这么多年的国内外传播太极拳,杨振铎先生感到在太极拳的学习上,人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在,太极拳的爱好者很多,但是,在太极拳的概念上还不是太清楚。太极拳的特点是柔中寓刚、绵里藏针,老一辈太极拳家特别强诟这一点。但是,现在许多人不太理解。绵里藏针说的是太极拳的劲。现在,大部分人练得比较空,内在的东西没有。武术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劲力、技巧,如果没有劲力和技巧,武术的精、气、神就表现不出来。”
太极拳,健身,运动说起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杨振铎先生认为,杨式太极拳练习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放松,“但是,放松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内容的。许多人把放松理解成松软,这就不对了。太极拳的松,是一种训练方法,是要求把你的韧带、关节、肌肉拉长。杨式太极拳比较舒展,没有内劲,就体现不出杨式太极拳的特点来。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舒展大方,要求手、眼、身法、步都舒展大方。但是,许多人的手舒展不开。舒展不开,血液循环就达不到末梢——太极拳的术语就是劲灌不上。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但是太极拳应该有的功效是达不到的。
太极拳,健身,运动我接触了许多国内外的太极拳爱好者,都是这个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杨振铎老人表示:“在有生之年,能够走动,能够去的,我尽量去。明年在香港有一个太极拳活动,邀请我参加。我准备去。尽量为杨式太极拳的爱好者做些辅导,让杨式太极拳很好地发展下去。”
拉筋方法,太极拳,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拉伸运动,动作,步法不变,右掌以小指引掌向下降落,至与肘尖相平为度,掌心向内,指尖向左,使前臂于胸前屈成90°;同时左掌向前移动,至腕贴于右臂弯上边为度,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眼神顺左掌食指上方平远视。重心在右脚,意在夹脊。
健身气功,拉筋方法,易筋经拉筋方法,太极拳,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拉伸运动,动作,步法不变。眼神从左手食指移到右手食指,重心仍在左腿;同时两掌间距离不变,松肩坠肘,两掌自动向下降落,向后转动,身体随两掌边落边转而向右转动,至转向正前方(正南)时,两臂微屈,掌心均向下,横于胸前,左掌与两乳相平,右掌与肚脐相平,眼神仍注视右食指尖,意在膻中穴。如此按上述动作规范反复循环练习,练时要想象是在与对方两手沾粘推化,不丢、不滞,注意神意。右式练完后,可改为左式练习,动作规范相同,惟姿势相反。
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运动拉筋方法,太极拳,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拉伸运动,动作,面南背北站立,右手自右肋旁向前伸举,大指遥对鼻尖,掌心向内,两膝松力,身体下蹲,右脚向前踏进一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同时左掌向前伸举,至大指贴近右臂弯处,掌心向前,随之右脚落平,屈膝略蹲,左腿舒直,形成右弓步。这时右掌掌心转向前方,眼看右掌食指尖,意在左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