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说里,达摩院是少林寺中武功研究机构,藏着最高深的武学秘籍,代表了修为的最高境界。作为金庸迷的马云,却把它搬进了现实。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豪言要用亿人民币盖座阿里的达摩院,还将遍访五洲,寻访全球十大不同领域科学家加入,充当达摩院的“扫地僧”。“三年投入亿元、服务全世界20亿人口、解决1亿就业机会、活得比阿里长”——这是马云给达摩院定下的“小目标”。
为什么取名“达摩院”?这恐怕与马云的武侠梦不无关系。在马云眼中,整个世界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武林,他幻想着自己是剑客“风清扬”,手执独孤九剑行走在江湖间,谈笑间指点江山。他曾取学于气功大师王林,也曾于养生道士李一谈笑风生,他要求每一个阿里员工有一个行走于江湖的“花名”,还把自己的会议室命名为“桃花岛”,会议室命名为“光明顶”……
回到这个达摩院,按照马云的构想,达摩院将专注于基础学科的研究,首批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芯片技术等。但马云说:“达摩院未来要自负盈亏,靠自己赚钱。”
马云果然不懂技术。
越是基础学科的研究,距离产业变现的距离会更远一些,即便是阿里生态带动,实验室到商用化依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亿投入背后是严重的杯水车薪,尤其是相对于阿里达摩院要做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这一野心,亿不过是搭建基础科研设施而已,要真正去驱动科研成果问世,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更多的、持续的资金注入。更何况电商基因过重的阿里在技术上的短板短期内难以补足。
实际上,阿里此前推出的技术应用已经被多次宣告失败:刷脸取快递黑科技因系统漏洞频遭网友打脸,搭建的所谓智能物流网被顺丰实力嘲讽,就连一直频遭诟病的假货问题,阿里声称要用大数据解决,到最后也不了了之。
从阿里研究院、造物神计划、NASA计划、再到如今的达摩院,阿里搞出来的名头越来越大,却没能让外界看到清晰的定位,雷声大雨点小。早期阿里造物神计划里“全球最大3D商品库”如今不见踪影,前两年模仿GoogleX实验室打造的NASA计划如今还没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做出贡献,今天的达摩院不知道过两年会是什么样子?
马云是一个洞察人性、极富远见的管理大师,也是一个忽悠能力爆表的演讲天才。通过一个又一个噱头,马云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宏伟的蓝图,也给自己戴上了“武林盟主”的光环。风清扬的光明顶寄托的是马云一统武林的梦想,马云的脑袋里装了太多的武侠情结,亿炮制出的达摩院是马云武侠梦的新产物,只是不知道它“自负盈亏”需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