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练气功,大多十分注意三调,即调心、调身、调息。这固然是重要的,但练功的最根本的问题,却是它的物质基础,古人称之为“法财”。练气功无论是练什么,缺少这个“法财”,必将一事无成。
其实我国古代气功名家,早就以隐喻的讲法,指出过这个问题。宋·张伯端《悟真篇·七言四韵十六首》中第十五首诗:“不识真铅正祖宗,万般作用枉施功。休妻漫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并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练气功如果不认识“真铅”这个真正的老祖宗,万般练法都是枉然。什么导引、吐纳、存想、辟谷、烧铅弄汞(外丹)、采云霞日月之气,甚至绝妻出家等等,都起不了根本的作用,唯有“真铅”是最最重要的。
那么“真铅”是什么?据我所知,铅、汞原为烧炼外丹的术语,唐宋以后被内丹功所沿用,但实质已完全不同,铅、汞都是喻人体中的物质和能量。“真铅”喻人体内肾水中(生殖系统)的一点元阳。这样理解对不对有诗为证。张伯端在同篇第七首中说:“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西南为文王后天八卦方位之一,谓之坤土,当指下丹田。
对于练功的真髓,说得较为浅显的,是元·张三丰《黄庭要道》“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母体,遂有人形。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有时气到阳关,外肾感发,即有情欲之思。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此漏既开,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故成为败絮中之躯壳。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也。”那应该怎么办呢?
张三丰又说:“需补身之理,既如上述,于是补身之法尚焉。其法行于既漏之身,将此漏之窍,复行塞闭,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他这两段话,已经把“真铅正祖宗”,即练气功的物质基础或“法财”,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元·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卷四中也说,人出胞胎后至童体未破的一段时间内,先天完具,阴平阳秘。自男女交而气日损,久之渐微,坎宫日虚,水冷金寒,成上乾下坤否卦之象;天地不交,水火不济,心肾不交,成上离下坎未济卦之象,乃示生机日微,大病皆作。若修炼内丹,以神凝杰穴(坎宫),天道下济,以乾照坤,以火温水,以离之上下二阳暖坎中上下二阴,以离中阴养坎中阳,养至阳气充足,以督脉上升于顶,即以离中坤入于坎中阴,坎中乾入于坤中阳,如再世重逢之夫妇(转为泰卦之象),以阴养阳,成既济卦象,这是神所以能炼气的秘机(《道教气功百问》)。
不难看出,这一段语录的观点与上列二者完全一致,都是论述练功的物质基础,恐怕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必然。
本人练功多年,最根本的一条体验,也正是这一条,认为识取元阳为练气功的真髓。
最后必须说明,本文侧重研讨练功的物质基础,并非不重视其它因素。练气功自应精、气、神并重,其中精为物质基础,气(炁)为能量或能量流,神为主宰而统帅全局。倘有错误,请不吝珠玉。(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