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气功春秋近代气功家蒋维乔传略
TUhjnbcbe - 2025/1/19 19:42:00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蒋维乔(一年),字竹庄,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是我国近代教育家和著名气功学家。

他早年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与黄炎培、丁福保、曹颖甫等同学。后留学日本,回国后与蔡元培等共创爱国学社,并兼爱国女校校长。年,蔡、蒋二人同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蒋为早期商务馆的元勋之一。

民初,蔡任教育总长时,招蒋北上任教育参事,参与了南京政府教育部的筹组工作,并起草《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后一度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东南大学校长等职。蒋早期致力于教育事业,但后来却以推广气功(静坐法)而闻名于世,成为了近代有名的气功专家。

原来,蒋自幼多病(曾患童子痨),服药不效。十七岁时每日出现午后潮热,大汗不止等症,历一年方止。一次他发现家中有《医方集解》一书,内载有养生之法(指气功),大意说:痨病乃医药所不能治,唯有静养,因列举道家小周天之术。

于是他依法练习,并很见成效。然浅尝辄止,病好些就停练了,病来时才又练,缺乏恒心。二十八岁时,他不幸患肺结核,咯血不止,遂下决心摒除一切、甚至不惜隔绝妻孥,把自己关在一间静室中专心练习气功,每天子午卯酉练习四次,从不间断。

练了八十余天后,头晕、心悸诸症消失,咯血也止,体质日渐强壮,从前他行不到半里就不胜其劳,而现在一下走几十里也不觉疲乏。从此蒋笃信气功,悉心研究呼吸习静养生法,特别对气功静坐法更是刻意揣摩,日后竟成绩斐然。

静坐法产生于我国古代。本世纪初,此法在日本却风行一时,当时日本有冈田虎二郎和藤田灵斋二君大力倡导静坐法,日本举国上下群起而效之。他们的门徒各有数万,此二人所著的静坐书籍,都再版了几十次。由于其理论不象我国古代气功理论那么玄奥难解,而多参用近代科学理论阐述、所以当时日本不少学校都将静坐法列入课程,大学还设有静坐会等组织,可谓极一时之盛。

蒋维乔闻知很有感触,认为我国固有养生术很有必要向国人宣传,他借鉴了日本的经验,又结合他习静坐法多年的心得,于年他写了《因是子静坐法》一书,交商务馆出版,不料付梓后,居然不胫而走,重版再三。

此书分原理篇、方法篇和经验篇。

原理篇运用当时西方传入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理论,对静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论述了人体重心及静字的真义等。方法篇介绍了练功要求、姿势、时间和呼吸等,提出自然呼吸(腹式呼吸)和正呼吸(逆腹式呼吸)两种呼吸形式,还专门论述了练功反应(如腹内震动等)。经验篇叙述了自己从青少年至中年20余年中的练功体会。如“二十余年之研究”、“静坐宜知忘字诀”、“静坐不求速效”、“静坐与食物之关系”等。全书用当时具有的科学理论对气功原理作了较系统地阐述,加之语言通俗易懂,对初学者颇有启发。

鉴于书中静坐法限于道家吐纳,蒋从起又专研佛教天台宗“止观法门”与“六妙法门”。依据《童蒙止观》及《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等书的坐禅法,年他又写了《因是子静坐法续编》。它以佛教天台宗的“止观法”与“六妙法”作为基本观点,应用于静坐之中,目的着重于调身、调息、调心。

所谓“止观”者,即偏重心意的锻炼,“六妙”者,则着眼于“息”的锻炼。“息”,即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息”上下功夫,是静坐法中贯穿始终的一个要点。

蒋的“止观”和“六妙”虽有佛门修身养性的超脱之意,但实质还是静神调气,即入静练功时排除虚妄杂念,思想单一,精神内守。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采取腹式呼吸,力求任督二脉相通,使血流通畅、阴阳平衡,达到百病消除、抗衰延年的目的。这是颇具特色的一种气功养生法。

因是子静坐法健身与保健蒋维乔京东¥17.2购买已下架

以上二书因“附以己意,用显浅之文字达之,稍谋之方法亦多不采,务期学者易解易行”。出版后均再版数十次,大获好评,在全国广为流传。蒋本人也身体力行,大力宣扬静坐法。他专门组织了一些研究静功的团体,面授或函授静坐法。

当时跟蒋学习的不仅有知识界人士,而更多的为大中学校的学生,湖南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常向学生讲授静坐的要诀和功能,他的学生蔡和森等都曾习练过静坐。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也设有静坐会,常聘蒋指导。据说,在蒋的影响下,练习静坐法的人与日俱增,一度遍及全国和南洋一带。

蒋对近代气功学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后,蒋又陆续出版了《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中国的呼吸习静养生法——气功防治法》及《世间禅》等气功专著。这些著作与《因是子静坐法》及《续编》内容基本相同,但增添了他中年至老年阶段的练功经历和体验(如年起蒋氏开始练习密宗功夫“十八道次第”、“开顶法”等,其心得皆反映在《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中)。

这些著作对静坐原理还更多以现代医学理论(如“巴甫洛夫”学说)加以解释,特别是他个人对练功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宝贵的气功资料。

蒋氏晚年仍不遗余力地宣传静坐法,在逝世前二年,他还以《谈谈气功疗法》为题,在中医研究院做学术报告。他以静坐法毕其终身,但又不墨守陈规。他早期著作仅注重静坐法(内功),未提及外功,他后来从习练太极拳(外功)二十余年中体会到,习外功与静坐法并不矛盾,而且大有帮助。于是后来提了“动与静兼修,是不可偏废的。”这是十分中肯而实际的,对后学很有指导意义。

在蒋的影响下,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一些报刊还专门对他的气功学术进行了讨论并组织了学习。这有益于了气功学术的发展。

由此可见,蒋维乔在我国近代气功史上,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作出了较大贡献。

1
查看完整版本: 气功春秋近代气功家蒋维乔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