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僧”一龙的成名,与其包装宣传“武僧”的形象人设,显然大有关系。
当年,那个从未到少林寺,或去少林寺周边习过武的刘星君,因上了武林风的“百姓擂台”出名后,其团队为其起了一个“少林寺武僧”的人设外号,后因少林寺否认,其改为“少林寺俗家弟子”,并打擦边球,改外号为“武僧一龙”,从此,刘星君的真名,就鲜为人知了。
且少林七十二功中的“金钟罩、铁布衫、吊死功”,也从此就成了一龙早期宣传炒作的主要“道具”——不过,一龙真在擂台上表演时,却玩砸了:他在正式比赛中,表演“金钟罩”时,不止一次功力失效了。
像一龙成名初期,因其对手实力较弱,他在新西兰站、美国站的比赛中,曾在擂台上故意垂下双手,任由对手击打其头部——而当时的主持人,则声嘶力竭地开心大喊:金钟罩、金钟罩;铁布衫、铁布衫……云云。
但很快,对手专打一龙的“七寸”——下巴,“武僧”因此轰然倒地。
当然,也不得不说,一龙确实专门训练过抗击打能力,这些所谓的“金钟罩”等硬功练习,对一龙成名的抗击打能力,很有帮助,只是仍有“罩门”,而非是刀枪不入!
最近,在网上,也流传一个身体彪悍的中年气功大师,他上台与一名业余搏击选手较量前,先在台下,故意站定不动,任由一名强壮大汉,抡圆了拳头,对其爆肝击腹了连续5拳,气功大师显得若无其事的样子,似乎让人对其“刀枪不入”的气功,产生了无限联想。
不过,上到擂台上,这位气功大师只踢出一脚,甚至一拳未出,就被对手打出了近十拳,其中一拳正中下巴,气功大师就此轰然倒地不起了……
像“武僧”一龙,还是练过泰拳,受过当代搏击训练的职业选手,其想在台上拿“金钟罩、铁布衫”表演,都会被打中下巴被KO,可想而知,基本上不会防守,一旦被打中下巴的气功大师,其“刀枪不入”的虚幻想象,很快就会破灭于眼前了。
中国功夫中的气功、内功,作为某一方面强身健体训练的方式,对人的抗击打能力,确有自己的功用,但是,真正用于实战时,却非仅能靠此获胜——这对普通人,或许一力降十会之下,能占据优势。
但是,要面对专攻对手身体最弱处的职业搏击时,显然,人家不会只是击腹那么简单了,而只需朝下巴一拳,或高扫爆头,气功大师的气就会一泄如注了……
当然,就像一龙那样,将中国功夫中的抗击打能力训练引入,肯定会对其搏击水平有帮助,这则是不言而喻,只是,不能仅仅凭此,就可以觉得自己已经刀枪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