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专病科普周冬病夏治,调理身体的好时机
TUhjnbcbe - 2025/1/4 19:38:00
                            

原创徐向前上海中医院收录于合集#医院冬病夏治11个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阴阳不调则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保证阴阳平衡,从而才能达到抵御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认为,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当人们在冬季的休养生息之后,春夏之时,人们活动量相对增大,腠理开泄,汗液增多,特别是夏季,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了阳气宣发太过,或者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而使内寒过甚,容易导致人体阳气衰微,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或对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可更好的发挥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通过扶阳祛寒、扶助正气为秋冬贮备阳气,机体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冬病夏治是利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调整人体间的阴阳水平,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医院肺病科徐向前主治医师为您详细介绍。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中医定向透药、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夏令膏方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具有鼓舞阳气祛除寒邪、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提升体质、宽胸降气、健脾和胃、温补肾阳、调节肺脾功能,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帮助小儿充实脏腑,帮助中老年人补益脏腑等。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

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冬病夏治。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6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在一年中最热的时间冬病夏治,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痛经等。若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痊愈等良好疗效。在三伏天进行冬病夏至,可以借助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有随之旺盛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阴寒内盛者用温里祛寒药,顺势而为,以达到扶阳祛寒的目的。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

冬病夏治都适用于哪些人群?

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中医认为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经西医检查无异常、无明确病因者。这些情况,中医认为属阳虚风寒盛,比较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寒性哮喘疗效会更好显著)、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冬病夏治最经典的疗法有哪些?

“冬病夏治”主要内容是中药的穴位敷贴为主,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当然有学者将穴位注射、中医定向透药、针灸、贬术、拔罐、气功、吐纳、导引、推拿、刮痧等外治法也用于保健及“冬病夏治”中。其理论基础源于经络学说,历史悠久。早在《内经》即有“桂心炙酒以慰寒痹,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的记载,此为外用膏药的开端:《后汉书方术传》亦有外科鼻祖华佗:“敷以神膏,四五日愈,一月之内皆平复”的记载。至明清时期,贴敷治疗走向鼎盛时期,吴师机《理渝骈文》明确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01

穴位敷贴

即最常见的三伏贴即天灸: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于患处或穴位,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常见;蒜泥灸、斑蝥灸、白芥子灸、天南星灸等)。是以中医的经络学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药液调成糊状,或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膏剂,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02

穴位注射

用温补肾阳的中药——喘可治注射液,注射双侧足三里;每周进行治疗2-3次,12-18次为一疗程。

03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定向透药治疗所需药丸同阳虚哮喘敷贴方,与姜汁调制成药丸,用纱布包裹覆盖于所选治疗的穴位上,再由定向透药仪贴片固定,通过透药仪的微波与加热的作用促进药物的吸收,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每次治疗约20分钟,建议每周进行2-3次,10-12次为一疗程。

04

中药内服(包括夏令膏方)

可以服用温性药物达到温阳祛寒之功效,或服用夏季膏方调理机体免疫力,减少冬天疾病发生率。

冬病夏治是否适合所有人,

有哪些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的禁忌症

阴虚火旺、痰热、咯血者;

局部皮肤有溃疡、创伤、感染、以及皮肤过敏、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

急性发热期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有严重的心肝肾脑疾病、严重的糖尿病及血液病患者、以及孕妇;

对贴敷药物或辅料成分过敏者。

治疗注意事项

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火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易致燥热内盛,暗耗津液,故应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新鲜桂圆或荔枝、狗肉、羊肉等。

忌服用大量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导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可成阳虚宿疾。

慎食用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医院肺病科

“冬病夏治”特色门诊

预约方式

通过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病科普周冬病夏治,调理身体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