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啸天
神仙姐姐的新片,毫不意外地扑街了。
好可惜!
对中国观众来说,最不理解的就是那个莫名其妙的“chi”。翻译过来是“气”。
好莱坞编剧自以为抓住了中国文化的核心,“chi”是中国文化里很厉害的玩意。可是,明明中国人都对这玩意莫名其妙啊。
“chi”到底是啥玩意?
要知道,这可不是第一次在好莱坞影片里出现“chi”了。
《功夫熊猫》系列里,就已经对“chi”再三做了解释与探讨了。
尤其是《功夫熊猫3》里,通篇使用了“Chi”(气)这个词。
片中,大反派“天煞”偷走了功夫勇士们的“气”。为了击败“天煞”,“阿宝”教熊猫们学习“气”,而途径竟是了解自我特质、发掘自我潜能、发挥自我擅长!
在采访中,达斯汀·霍夫曼(“师傅”配音者)表示,“气”在过去被认为是“性能量”,而它在《熊猫3》中,是指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质、内在自我、和个体的独特性。学习“气”的过程,就是寻找自我独特性的过程。
其实,中国文化里的并没有单独讲“气”,要说有也是“元气”。但中国的“元气”里更多强调的是“元”。
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元”,也可以称为“道”。这里面有一整套理论在支撑。说到“元”,有很多固定搭配,像“固元”“养元”“一元复始”等,强调的都是“元”。而“元”与“气”合在一起,对应的“阴阳”学说,“气”与邪相对则称“正气”,与阴相对则称“阳气”。元气与阴邪不两立,元气健旺,则阴邪自退。
“元气”,具体到人体内,则变成了一种能量,被称为“内力”。气功,讲究的也是苦练“内力”。
单论“气”,中国古代文化里分别有好几种气的,指代不同的东西,“炁”“氣”“气”,但是简体字以后,就只有“气”了,而且定义也模糊化了,其实回到繁体字,分别讲“炁”“氣”“气”,是对应的很明确的。
《功夫熊猫3》里“气”的学习,自我开发、认清自我的那一套说辞,已经是西方哲学的范畴了。它贩卖的还是西方精神内核,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好在,作为动画片,大家的容忍度比较高。中国的观众,没有挑三拣四,尽管看的时候觉得有些好笑,但也接受了。
可是,拍成真人作品,再这么胡乱解释,大家就无法再忍了。怎么神仙姐姐在搞什么?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同为迪士尼作品,《功夫熊猫》的成功,让迪士尼的人误以为中国观众已经接受了“chi”的解释,毕竟当时也没有引起额外的舆论。但是,显然迪士尼的高管们大意了。忽视了动画片与真人电影之间的差异。
对于“chi”,好莱坞不是没有栽过跟头。《最后的气宗》里,就是在大谈“chi”,结果怎么样?扑街扑得满地牙啊。
《最后的气宗》里,讲的就是中国文化,当然是好莱坞理解的中国文化。它讲述的水、火、土、气,乃支配世界的四大元素。操纵这四大元素的四个种族,分别是水部落、烈火国、土帝国、气游民之间的故事。最终,当然是“气”最厉害。这个满满都是东方文化的影片,在中国也是莫名其妙,一点都没有得到认可。西方也不接受,扑的一塌糊涂。
中国讲究“无形”,金木水火土,这水火土气就压根是省编乱造的。“chi”,压根就是西方人自以为懂得了中国文化后臆想出来的东西。
让人捏了一把汗的就是漫威的《尚气》了。“尚气”这个莫名其妙的名字,你以为他姓尚命气,其实不是,毕竟这个名字还被翻译为“上气”。而且,“上气”的翻译更精准,这个名字的英文是“shang-chi”,根据漫威官方给出的解释,字面含义为“risingofthespirit”,翻译过来就是“清气上升”。
“清气上升”,当然是“上气”了。
从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尚气”就是一个掌握了“chi”(气)的功夫高手,毕竟动画原型是李小龙。尚气在漫画里常被其他超级英雄尊称为“功夫大师”(MasterofKungFu),尚气这个名字显然也跟气功有关。
在漫威中,尚气就像黑寡妇与鹰眼一样,没有超能力,但能依靠自身功夫击败众多超人类对手,他的体能似乎来源于“chi”,这使他身体的局限性远远高于任何人。
希望,《尚气》里不要再谈论“chi”了,就把尚气描写成硬功夫就足够了,反正中国功夫无力超强的论调,西方也普遍接受了。不要再画蛇添足,非要解释一下“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