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骨正筋柔气血自流如何养筋
TUhjnbcbe - 2024/9/1 18:18:00
刘军连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黄帝内经》记载: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据悉,中医导引术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项以躯体运动为主,辅以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主要用来宣导气血,治疗疾病。习练中注重三调合一,即调身、调息、调心。据考证,导引是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庄子·刻意篇》中记载:“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汉书·艺文志》中也载有《黄帝杂子步引》《黄帝歧伯按摩》等有关导引的内容,说明汉代各类导引术曾兴盛一时。另外,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有四十多幅各种姿势的导引动作,分解这些姿势可以发现,现今流传的易筋经基本动作都能从中找到原型。

拉筋

虽然拉筋和长寿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但是可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缓解身体各处的酸痛、麻、胀。在进行有氧运动或重训之前,进行拉筋是预防受伤的关键,有助于使肌肉和关节进入正确的位置,更有助于活化大脑。

老年人的弯腰驼背、腿脚僵硬、肌肉力量、平衡能力下降其实就是筋的柔韧性受损的表现,中医叫“筋缩”。所以,“筋”柔一点更健康。日常生活中的习武、气功、瑜伽锻炼都属于拉筋运动。

易筋经作为中医导引术的瑰宝,相传由南北朝时期少林达摩祖师所创,在民间流传成广。《易筋经》关于筋与养生的描述是:“筋弱则懈,筋壮则强,筋和则康”。《易筋经》正是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可使关窍通利,气血流畅,从而改善气血运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大致分为十二式:

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第三式掌托天门;第四式摘星换斗势;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第六式出爪亮翅势;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第八式三盘落地势;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第十式卧虎扑食势;

第十一式打躬势;第十二式掉尾势。

站桩

站桩是一种导引术,全面提升人体“精”、“气”、“神”的方式。

站桩,是通过站姿体势和意念活动相配合的方式(简称形意结合),在“动静相济”中达到增强免疫力、疗愈疾病、再造体质、增长内劲、精神内守、颐养身心等作用。站桩,是“从不动中求速动,从笨拙里求灵巧,从无力中求有力”的“固本培元”养生法。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就讲“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站桩时,可以有效地促进身心协调,这也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黄帝内经》“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是最早对站桩的记录。黄帝内经中把站桩的妙用简单一行字,描述得十分贴切。

几种常见的站桩姿势有无极桩、混元桩、叠掌式,其中混元桩我是是我们平时在公园、小区里最常见到的桩功了,以得气快见效快而得以流传。它的练习姿势如下:

1、起势:两脚先并拢,身体自然直立,随即左脚向左开半步,两脚距离比肩略宽(这一点很重要),脚尖向前,脚掌踏地踏实,肩井与涌泉一线,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可微闭眼进入凝神)。

2、站桩: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同时裹胯而曲膝.(双手的姿势可随意,主要是调节身体平衡用的,每个门派的手姿势都不同,道理都一样;比如,陈式太极拳要求左右手大拇指竖起,其它四指相对)。

3、收式:双手往边收好,双腿站直,左脚向右收回,两臂自然下垂两腿外侧,头颈正直,眼睛平视似睁微闭。

混元桩要领:虚领顶劲;尾闾下坠、松胯、屈膝、圆裆;双脚用脚后跟和脚趾抓地;双臂合抱于胸前;含胸。

1
查看完整版本: 骨正筋柔气血自流如何养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