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既然练太极拳,就练真的太极拳后面,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什么真什么假?锻炼锻炼得了。”
倘若我不知道真正的太极拳练起来有多么舒服,也没有看到学长们练太极受伤的事情,会非常认同这句话的。
我坚持跑步两年半了,后来为了增强身体素质,开始健身,站桩等。运动对于身体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比如跑步,跑步一里地,心率就会上升。
我一边运动,一边思考和学习,总结运动方法,养生理念等,因此形成了个人关于这些运动的一些小小看法。
在跑步和健身过程中,我经常会受点儿小伤,伤了就要调理,等伤好得差不多了,再去运动。然而伤病的积累比较麻烦。
在脚伤期间,我开始练上肢的运动,便开始学练太极拳。一边练,一边学习理论,因为太极拳这国之瑰宝,需要做到“理需渐悟,法须渐修”。
01对于真正的太极拳必须认准认清
来自内蒙的一位学长,50多岁开始学习太极,下了很大功夫,学了很多套路。从气功、八段锦到竞赛套路太极24式,32式、42式,年年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到头来,浑身是病,膝关节疼痛难忍,腰疾缠身己习拳受限。
有很多学长有类似经历。为什么有时候越努力,反而适得其反呢?
古人做学问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练拳也该当如此。
难道这就是中国瑰宝太极拳?越练越伤么?
可以明确地说,不是的,真正的太极拳不是这样练的。
要练太极拳,先明白一句话“无极生太极”。我在练真正的太极拳,认清修行的目标很重要一文中,简明扼要指出了练太极拳需要从站无极桩开始。
通过站无极桩,使我们的身体恢复无极状态,关于什么是无极状态,我们以后专门讨论。
通过“入门三年桩”,长期站无极桩,身体开始产生内劲(太极劲)(也许有不同说法,此处不纠结名称),然后进入太极态,此后便开始由站无极桩过渡到站太极桩。
有了太极劲,再行拳,才叫太极拳。没有太极劲,就是太极操。
真正的太极拳,都是内功行拳;而太极操则是,肌肉行拳。
虽然太极操也有健身作用,也能陶冶情操,但是健身效果和真正太极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差别大了。
02真太极拳,越练越想练
有位76岁的黎大妈,坚持站无极桩,练周身行气法,太极十三势功法,特别舒服,会越练越想练。
身体也越来越灵敏,对周围反应也特别敏感。一次去法国旅游,碰上好几个小偷,她的手都伸到小背包里了,老人闪电一样的速度抓到了她,用太极拳来应付她们。关键的时候,突然发现太极的东西真的很神奇。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每个善良的人,都应该继承它传承它。让内气在体内运行到每一处,达到强身健体,耳聪目明,身心健康,精气神饱满。这是一个76岁老人练拳体悟的心里话。
03理需渐悟
善良的好人,一定要记牢南宋理学家吕祖谦的一句话:善未易明,理未易察。
这个世界有时候他不看你善不善,只看你傻不傻。
在拳理没有辨明之前,切莫笃行。
有些人认为,拳架越低,水平越高。所以一些学长就努力修炼,拳架越练越低,然而膝盖也越来越伤。
陈鑫太极拳论中阐述:“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也,不得名为太极拳。”
我们练太极拳要循自然之理,一丝都莫要强为,否则就不是太极拳了。
这些道理,一要持续学习明师课件,二要在反复练拳中去不断领会体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总有开悟的时刻,也会有进步的惊喜在不断迎接我们。
04法须渐修
我自己琢磨了两年才明白,太极拳应该从站无极桩开始,这也是走了很长的弯路吧,所以学太极拳还是应该先从明理开始。
修炼太极拳又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慢慢来,循序渐进培养气血周身运行的功夫。
我们看看古人关于气血的论述:
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木表示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
通过习练无极桩,我们逐步提升神经对周身的感知力。
当感受到气血在周身流动时,身体变得非常舒适,这种感觉使人越练越想练。
谁练谁得。
我们写这些,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健康带来的快乐。欢迎评论,如果您觉得有用,也欢迎转给朋友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