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金丹真传教你筑基
TUhjnbcbe - 2024/8/29 18:16:00

筑基第一

若问筑基下手,须明橐龠玄关。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血辨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功完百日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

译文:

人的身体为内丹基本,炼丹如建房之地基,筑之可使其精气神完固壮实。而其入门之法,须明白呼吸的作用与运用,须明白玄关的部位并非实体,亦非虚指,是不能以形体色相求得的,只是在练功中体现它的存在,是练功者在意与气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虚相。

练功到一定程度,心身安静虚无,此时内部气机发动,“机发则成窍”,玄关也就出现。故李涵虚在《道窍谈》中说:“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不居于五脏、肢体间,今以其名而言,此关为玄妙机关,故曰玄关”。

在修炼内丹气功时,离不开丹田的重要作用,丹田就如稻田般生生不已,在这里使坎离相交,水火相济,返本还原,转回到乾卦的本态。

练功时气血的变化细微曲折,火候有老有嫩,练功中的气血运行应符合阴阳变化之理,需要练功者辨别分明。

通过修炼使人返回到先天的精气神充足的乾体,到此一步,离人中之仙的境界就不远了。

详解:

道家认为,人是禀受了父精、母血才得以生成,成形的时候,父精藏于胎之肾,母血藏于胎之心,心肾有经脉相连,并随母体呼吸,精血互相化生,到了10个月,元精充实,“满一两”,血液流遍全身,自然脱离母体而成婴儿。

婴儿吮的是母乳,而乳则是从月水与元气化生上升、由红变为白色,由阴变为阳,故母乳中含有阴阳之精,婴儿吮之,其精随阳生成,其血随阴充盈,到了1岁,则精血更加充足,“满二两”,到了2岁则“精满三两”,到15岁,则“精满一斤”,长成男体。

这个时期,精气充盈,本体未破,叫做“纯乾”(乾体),古人也叫“上德”,此时若能得到圣人点化,则其根基自固,无须进行补气、补血、得药、还丹等事,自然能够适应自然环境,顺应阴阳变化,使心与气合,气与神合,神与虚空同体,则可长生久视。

但是此时智开情生,人由于受到各种事件的刺激,杂念纷纷,终日劳作,就要损精伤神耗血,心身衰坏,使先天之纯体逐渐亏虚,乾体的中爻走入坤宫,乾体中虚而成离,此为后天之破损之体,古人也称“下德”,故补之使其充实,使其后天返回先天,这就要借以修补返还之法,以恢复成乾体。

修补返还之法,立丹筑基是根本,筑基所传方法虽多,但须遵循同类相求的原则,即补阳必用阴,补阴必用阳,竹破补竹,人破补人,古人所说的“同类易施功,非种难为巧”就是此意。修补就是要补气补血。

人体中的气和血,是相互相成的,气周流于营卫,融合而成为血,血循行于脉络,蒸化而成为气。现在气已虚损,则不能生血,血已虚损亦不能生气,故二者都需补益。但是气的运行,我们看不到、摸不着,是虚空的,而且随着人体的呼吸有出有入,故补气所花的功夫要多些;而血的运行,是实在的东西,一般在体内不外流,故补血所花的功夫较少。

在修补气血时,一般先作补气,真气充足后,再补其血,使血有所归藏,气不补足,补血也无效,气血均不补,则筑基就不能完成。

至于补气补血之法,先须明了呼吸、炼神的道理,补气就是要补后天鼎中(身体)所生的先天之气(元气),必须从呼吸调练着手,练功者要凝神静息,意照气穴,通体虚空,调息与凝神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心息相依,绵绵若存,意在气中而不觉,气在意外而不知,混混然打成一片。

补气时要适应人体气血的变化规律,掌握调息和用意时的法度,故说“气明子午抽添”。补血可补先天身中之血,也可补后天身中之血。补血之时,可用阴阳相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时需特别要注意细微火候的情况,故曰“血辨爻铢老嫩”,这样把彼气血收来,与我体(修炼者)的精神相融合,凝结为一体,故曰“追他气血过丹田”。使虚者得补,损者得益,后天始返先天,取坎填离。经过一个阶段(百日)的修炼,精血充实、精气壮实,可成乾健之体,则丹基始固。

作者在《修真入门》中解释说:“夫己者外阳而内阴,其卦属离,在内精神而已;彼者外阴而内阳,其卦属坎,在内者气血而已。将彼气血,以法追采,收入黄庭宫内,配我精神炼作一家,次为四象和合……,此为筑基之功,复成乾健之体”,即是此意。这是修仙的第一步,接下去就可行“得药”之事,自然“到此人仙不远”了。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丹真传教你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