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花光3
TUhjnbcbe - 2024/8/3 5:00:00

上世纪70年代,河南洛阳出了一位文科状元,名叫王青松,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在那个年代,能够在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读书,王青松的前途可谓是光明灿烂。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多年后,这位北大学霸携妻子归隐山林。

前后11年时间耗光了万的积蓄。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选择归隐山林?

不得不感慨,每个人生来的命运是不相同的。有人通过读书,考取了功名,从此仕途一片光明。他们天生就比别人会读书,智力超群。王青松就是这样的孩子。

他出生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祖籍是湖南洛阳新安县。王青松从小就表现出来比同龄孩子会读书的天赋。那个时候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很多人读完小学就辍学了。

王青松却喜欢读书,不仅成绩优异,还考进了信阳地委机要局。在普通人看来,能够到这样的单位上班,至少一辈子不愁吃喝。恰巧,信阳地委机要局为训练干部业务能力,组织干部进行学习、训练。

单位要求他们背诵文言文、文献等大段文字,甚至电话号码也要求背诵。许多干部为此感到非常头疼。王青松拿着这些背诵材料回到房间默默一个人背诵,很快就把所有材料背完了。

大家看他背诵得那么流畅,纷纷向他“取经”。王青松坦白地告诉众人,自己只是静下心来背诵就背会了。大家都感叹他是天赋异禀的人。

因为这次训练,王青松也发掘了自己过目不忘的本领。凡是他看过的内容,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不久,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王青松决定参加高考,重新改变自己的命运。他重拾课本开始学习,学习进度飞快。高考那年,王青松一举夺得洛阳市文科第一名的状元头衔。

许多知名大学都向王青松抛出了橄榄枝。最终,他选择了文科气氛浓厚的北京大学,入读于北大79级国政系。在那个时代的人看来,年纪轻轻就考入了国家高级学府,王青松算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青松的命运在大学期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逆转,他没有按照大家的期待成为众星捧月的存在,反而弃学归隐山林,从此避世不见人。

王青松怎么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年,王青松离开家乡这个小县城,只身来到北京。他去北大报到的第一天,就被学校的气派给震慑住了。

北京大学比他想象中的学校还要大、还要漂亮。学校内的师生都是来自天南地北各个不同的地方。王青松在北大度过了轻松愉快的四年时光。

本科毕业后,王青松又报考了北大的法律系研究生。他的记忆能力实在是太过强大了。法律系的课本堆起来都有一个人那么高,专业知识更是晦涩难懂,但是王青松却可以轻松记住。

此后,他顺利取得了北大的法律学硕士学位。他非常喜欢北大这个环境,想要留在这里生活。于是,他向学校申请留学任教。鉴于他学习成绩出色,北大同意了他的任教申请。

自此,王青松成为了一名北大的教师。一个80年代的北大教师,这样的身份恐怕是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的。王青松的人生就像是坐火车一样,一路顺顺当当。

在北大任职期间,大学里突然流行起来养生的潮流。这是王青松的人生经历的最后一个高峰,其后,他的人生急剧下滑。

这股养生的浪潮很快感染到了王青松。他的家乡洛阳也是一个尚武的城市。王青松很小就学过武术。虽然没有在武术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但是他对武术的兴趣一直都没有断过。

王青松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武术与养生结合起来呢?在中国古代,武术、中医、养生等都是属于相互交叉的领域文化。从武术与养生中派生出来了气功这个事物。

经过王青松个人仔细研究,他逐渐掌握了气功的相关理论,并且开始投入实践当中。他利用北大教授的名气,开设了养生、气功方面的培训班,大量招收社会上的人员。

每名学生的学费是10元。在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1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是当学员成百上千增加时,汇聚起来的学费可谓是相当可观的。

王青松从北大教授的身份,一跃成为百万富翁。由于气功这股浪潮是解放后首次传入中国内地,又是由王青松这位北大教授亲自授课,因此,慕名而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多。

彼时的中国虽然摆脱了年极度贫穷的面貌,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相对落后的。很多人都想要练就一副不生病、不衰老的身体。

换言之,他们过度追求气功这门“绝学”,甚至向往着长生不老的境界。可是,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劳动,光想着坐着、摆弄摆弄手臂就能够拥有一切,确实有些不切实际。

王青松的气功课程初衷是好的。作为一项爱好,强身健体,了解中华文化,本无可厚非。可是前来学习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多到用“络绎不绝”都无法形容这样的场景。

王青松养生班最为火爆的时候,有多万的学生。王青松赚得盆满钵满。可是学生多了,乱象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况且,气功、养生这类事物是需要大量理论知识来支撑的。

这些学员只想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只学标不学本,导致脱离了养生的真正目的。那一阶段,北大附近出现了许多不良风气。

就连一些学生都停止学习,日夜练习气功,沉迷在气功带来的“巨大效果”中。因为王青松的养生班,北京大学陷入了舆论的风波中。学校百年经营的名气受到了影响。

学校教导处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但是由于这股养生的浪潮实在太猛烈,眼下任谁都收不住场了。在养生班流行最盛的时候,王青松遇到了人生中的挚爱——张梅,一位北大的英语老师。

张梅也是王青松养生班的成员。张梅被王青松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且步入婚姻的殿堂。二人的婚姻,使得王青松的人生推进到了极点。

此后,北大整治学风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学生们开始专注于学术研究。年后,许多人发现,气功也不过如此,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而后,养生的热度逐渐趋于平缓。

王青松感受大家对养生的热度退却后,决定攻读北大的哲学系,想要成为一名哲学博士。可让王青松没想到的是,他没有成功得到北大哲学系的录取。

他去查了查成绩,无论是总分还是单科成绩,他都达到了录取要求,并且排名于第一名的位子。他怎么没有被哲学系录取呢?

第二年,王青松重新报考北大的法学系。这次,他的成绩又是位列第一名。可是,他还是没有被北大录取。为什么王青松两次被北大拒绝?

许多人猜测,这是黑幕,由此联想到社会的黑暗,甚至议论着“寒门难出贵子”这些话语。实际上,王青松能够考入北大的本科、硕士学位,已经证明,他不仅是有能力入读北大的,也说明北大对于无论是寒门还是贵族的学子,没有任何偏见。

那么,王青松为什么没有被录取为博士呢?很大原因,可能出在王青松利用学校教授的名声,开设养生班这件事情上。王青松通过养生课,成为了百万、千万富翁,但是他是用北大这个平台完成了这件事情。

王青松的养生班没有为社会带来实际发展的价值,他自己则饱足了钱袋子。无论如何,因为各种原因,王青松与北大的缘分越来越淡了。

他心灰意冷,好些天都无精打采。他与妻子对此感到非常气愤,决定搬出北大,到山区去居住。他们在山区租了10亩地,在这里过上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日子。

虽然他们居住在山区,但是依然在北大任教。只是连着好几年,他们都得每日花费5小时的时间来往于两地之间,长期下来也很疲惫。

而这几年,他们与北大的关系并没有好转多少。他与妻子的想法是,这个世界到处充斥着虚伪与势利。

因此,他们想远离世俗,彻底归隐山林。此后,王青松与张梅纷纷辞去了北大教师的职务,正式开启山居生活。

王青松与张梅居住的山村,总共才有20多户人家。这些住户打听到王青松夫妇辞去了北大教师的职务来山村居住,都对此感到难以置信。

他们这些普通百姓一辈子都不可能过上那样的好生活。他们非常羡慕王青松夫妇有这样的机会,而且认为夫妇二人不知道珍惜这样的机会,反而来山村生活,都对此很不理解。

王青松夫妇也懒得和他们解释。大家各过各的,互不侵犯。王青松夫妇追求的正是这种效果,他们不求得别人的理解,也不需要别人的理解。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北大都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剥夺了王青松的博士入读资格。他们二人对此也不能理解。

王青松用赚到的那笔钱在山村租下了一个亩的荒山,租期是50年。他们在这片山上种植蔬菜、瓜果、谷物,凡是能想到的、可以种植的作物,他们都会种植。

他们要彻彻底底成为能够自给自足的村民,而且是不用为衣食担忧的富农。他们在山头养了很多牲畜,每逢过节还能吃上些肉。他们声称自己吃的都是天然的食品,不是社会上的那种加了化肥、农药的粮食。

除此之外,他们在生活中根本不用任何工业化的电器产品,二人几乎是完全回归到原始生活中去。本来他们这样过下去也是平淡幸福的,可是,有一天,张梅怀孕了。

这个小生命的出生,点燃了王青松心中的烟火气儿。儿子稍微大一点,开口向往着外头的世界。王青松因为儿子动了出世的念头。

王青松利用自己从前的人脉关系,好不容易与儿子回到了现实社会。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王青松又从众人的视野中消失了。此后,就再也没有王青松的消息了。

一朝飞上枝头成为凤凰,恰似一夜黄粱梦,一朝又梦醒,干脆归隐山林去,断了红尘路。王青松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他的结局,谁又能想到,他会是这样的结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隐居山林,11年花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