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第1节天柱功特点
1、以道为体,以佛为证,兼及儒、医,性命双修。
天柱气功吸取了释家禅修的方法。禅修以明心见性为追求目标,是静功修炼的最高境界,达到“六通”的最佳途径。天柱静功依次守下、中、上丹田,最后归于玄关一窍。玄关即上丹田,为佛家修性之窍,万千效应白此而生。在致虑极、守静笃的基础上,吏进一步达到物我两忘,明心见性,证得真果。所以说天柱气功以佛为证。
儒家气功的特点为存心养性,天柱气功吸取了其摄养天地浩然之气的思想。动功导引和静功守窍时,观想并用,勿忘勿助,随其自然。均有儒家气功的印记,这种吸取加速了修炼过程,避免了修炼中易出现的各种偏差。天柱气功在其形成过程中,大量地吸取了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修炼完全从人体的生理特点着眼。
佛家以修性为主,以明心见性为目的;道家以修命为主,以修炼内丹为特点。天柱气功兼有二者之长,既有大量的动功导引以强身健体和动静相合的内丹术以修炼金丹,又有空中生语、明心见性的禅修目标。所以说天柱气功是以道为体、从佛为证,兼及儒、医性命双修之独特功法。
2、动炼内丹,炼丹与运气通关并进,速通周天。
3、摄灭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充我之精气神。
4、开合有度、升降相因,采精华与排浊气并行,增强灵感。
5、利用宇宙能,启潜能,开天目;
6、形意气相合,配合默契;
7、医疗效果好,发放外气快。
8、功法易学易练,不出偏差。
第2节天柱功基本内容
现在能够公开交流的有:阴阳采气炼丹术,丹气运行返童功,外气按摩关容术,开天目益寿功,智能开发坤慧功,天柱静功,天柱遥感、透视、顶测法,天柱诊疗法,定时点穴、气功针等。现将其内容和相互间的关系简介如下。
1、养丹势:等于动功的预备动作,以膝为轴运转度,合周天度数、意念登坛练功,心诚意专、顶天立地,与宇宙同体,为练功作好调身、调息、调心准备、进入气功态。
2、阴阳采气炼丹术:是本功法中的重要功法。包括采阴采阳、结丹、运周天三个过程,以天地万物精华之气和人体之精气神为丹料,炼成金丹,周天运转,将内丹术的修炼过程大大缩短。
3、丹气运行返童功:包括九转通络功、丹气元功、探步运太极运球、丹气运行大云手、摩腹运转、运掌开胸顺气、运功布气,拍打通络行气过关等8节动功。目的是通过形意导引,开关通络,为丹气运行打开通路,使丹气运行全身,无处不到。且能壮盛丹气,练习内气外放,外气内收、
4、外气按摩美容术:是通过外气回授,按摩特定部位,达到润泽肌肤,疏通经络之目的,属养生气功范畴。
5、智能开发坤慧功:是通过形意导引,摄取灵气,排出浊邪达到脏气清灵,获得遥感等功能的功法。
6、开大目益寿功:有助打开天目穴、获得透视等功能。必须在阴阳采气炼丹术和丹气运行返童功修炼有得后,内气充盛,周天运行,再练本功,可获得打开天目之效。
7、天柱静功:一般生修炼动功后修炼挣功。主要特点为依次守下、中、上丹田,继而进入无念。万象洞明,定中生慧,明心见性,产生万千效应。
8、遥感、透视、预测法;疾病诊疗法。
从功法作用上看,天柱气功仍属内丹术范畴,包括动炼内丹术和静炼内丹术两法。动炼内丹包括采气、炼丹、通关、运周天四个内容;静炼内丹包括功前准备、静功修炼和功后调整等。动静相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内丹修炼体系。
第3节天柱功修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天柱气功集儒、医、释、道各家气功之大成,除遵循松静自然等气功修炼的一般原则外。有其独特的练功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是修炼天柱气功的基本要求,是进入天柱气功动态、达到修炼目的的关键。每节功的具体方法将在各章中讨论,本节仅介绍一般原则和带共性的练功方法。
1、修德:儒、医、释、道、武各家均重修德。儒家修身养性,在于明“明德”;医家有医德;道家主张修“玄德”(最深远的、最高尚的德);武术家讲武德;释家尤重修德,故练功以修德为首。修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正确的练功目的:练功的目的一是修身养性,开阔胸怀。涵养德性,治国安帮,搞好工作;二是激发潜能,开启智慧,焕发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民造福;三是治病健身,延年益寿;四是为人治病,济世活人。抱以上态度练功,是可以达到目的的。志大则力大,力大则效宏。有崇高的目标,出于良好的意愿。就有无穷的动力,心地纯正,追求真理,杂念少、易于悟道。反之为名利而练,真性仍为六尘所蔽,绝达不到气功修炼的最高境界的,修德方面释家要求最高最细。
(2)涤除玄览,断除妄念:就是用修持的方法断除妄想、使真性显露。所谓妄想,即在虚妄的意识主导下,好其所好,恶其所恶,胡作乱为,以五识(眼、耳、鼻、舌、身)和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贪图五欲(财、色、名、食、睡)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快乐。而有贪、慎、痴、杀、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十恶。因此佛家把断除妄惑,降伏妄心,作为修行的准则。
凡得道高僧和道长,均能做到视福贵荣华和名利地位如粪土,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只有这徉,才能超凡入圣,修得正果。
要求修炼者必须正确对待名利地位,物质享受。情欲爱恋,去除妄念,潜心修行
(3)诚敬谦虚,用功不辍:气功境界的产生,意识是上要的。心不诚,则意不专,不恭敬则难虚心,半信半疑,心意不专。不虚心悟道,是进不了高深气功境界的。念力产生于诚信,无诚信,则无所谓念力。因此练气功首先应有诚信的态度,不可自作聪明。聪明要用在虚心悟道上。
“功失”几字,有时可作时间解。练功必须通过一个艰苦的过程,才能有真正的功夫。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功到自然成。练功最忌朝秦暮楚,易功太勤。
2、悟道:气功不同于的体育锻炼,这是因为气功与意念密切胡关。简单的动作含有很深的道理,气功境界的产生有时难用语言文字来形容,需要意念。某些功能的产生是悟通的结果。
3、正身:正身即调身,纠正习惯性的、不利干放松入静的体态和姿势。使身体内外各部符合练功要求。正确的姿势有利于放松入静,进入气功态,还能利于气血周流,便于疏通经络,使丹气运行无滞。在特殊的体位引导下,使气血和丹气按预定的目的聚散和行止。
身形各部的要求简述如下:
(1)头项:
头为诸阳之首,天柱气功要求头部正中,百会朝天,这样可保待全身中正,神意不怠,也有利于打开百会穴。然后用意念贯串百会、会阴和两腿连线中点,使之在一条垂直线上,方法是吸气时意念自两腿连线中点引地气上达百会,呼气时引天阳下降两腿连线中点。这样可保持在松静状态下,身休中正,顶天立地,又便于采天阳地阴,使天地人合一,鄂要微内含,可将项部竖直,有利通督过玉枕关。
(2)眼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入目,目之五轮亦与五脏相应,且目为心灵之窗。天柱气功要求眼目垂帘,精光内含,神光内收。这符合“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扬”之旨。使神经气血内敛而不耗散,又能减少外界光线刺激,有利入静。有利干返观内视,可随意守部位内视。在动功中虽然闭目垂帘,但神光在内要与形意相应,这样气感强,功效好。
(3)舌:
为心之功苗,位于任督之脉交接处。对舌的要求是轻抵上颚,即唇齿轻合。舌尖白然抵于齿与齿龈交界处上方0、5公分处。此为为督脉之交接点,通过任脉在承浆穴交通,故称搭鹊桥,利于小周天运转,舍抵上鳄还可促生金津玉液,防止口腔干燥。
(4)胸背:
胸背为心肺等脏器所居之处,胸背姿势是否正确关系到气血的运行和任督脉之通畅。天柱气功要求微微含胸,大椎穴微微上领,用呼吸贯通脊柱、
(5)肩肘:
肩肘为上肢活动之枢纽,导引动作均以上肘为主。肩肘放松,动作即能顺逐。因此要求沉肩坠肘,肩肘放松。沉肩即将肩部下沉放松。最忌耸肩。耸肩可造成整个上肢及胸部的紧张,气因之不能下沉。坠时即垂肘,肘尖下垂,可使前臂放松。肩肘必须协调顺逐,才能保证气机和全身动作的顺遂和灵活。
(6)腋:
要求虚腋,即腋窝不要夹紧,好象腋窝中棉团。这可使气血容易通达上肢,也可使胸部张缩自如。
(7)腕、掌、指:
要求腕、掌、指都要松缓。腕要坐,即手腕尺侧(小指侧)微微下沉。这样可使沉肩、坠时、坐腕三枢相应。使上肢松沉而灵,经络通扬。掌要含,即掌心劳宫穴内含。十指舒缓,自然而不挺。这样可使掌指轻灵、劳宫开合随意,而又保持气不外泄。
(8)腰、胯、裆:
要求松腰,即腰向后塌,消灭生理性弯曲,使脊柱保持垂直,这一可使腰部活动灵活,全身活功因之顺遂轻灵;二可有利于丹气过腰及挟脊关;三因腰部前有丹田、后有命门,松腰有利于养丹气。
胯要向两侧松,松胯与松腰要协调一致。裆要自然不要求撑圆,但绝不能夹裆。这些动作都要以意念为主导、使腰、胯、裆处于松而劲力内含之势。
(9)腹:
对腹部的要求是,小腹内收。腹为下丹田之处,松腰、松胯、收小腹、提肛,可使腹部形成一个含蓄劲力的腔,氤氲丹气。
(10)尾闾:
尾闾要松垂,可使腰骶骨进一步放松,有利于运气通关。
(11)会阴:
会阴和肛门都要微微上提,有利于丹气循督脉上行。
(12)膝:
初学要求两膝微屈,日久可蹲得低些,这样可保持下肢灵活,增加功力。
(13)足:十趾抓地,可使涌泉穴有空,有利于保持上虚下实之态。脚尖微内扣,可使精气内含,容易增长功力。
身形如能达到以上要求,则易进入气功态,正身已,即有较强气感。身形要求不可忽视,应细心揣摸之。
4、正息
正息即调整呼吸,平时之自然呼吸,其深浅和频率,各人均有差异,并已形成了习惯,不符合气功的要求。
内丹术以呼吸为櫜侖,故特别强调呼吸。呼吸与导引关系密切,恰当地运用呼吸之气,又是延长生命和修炼内丹的重要条件。要求呼吸故到轻、柔、缓、细、匀、长、深。
呼吸的形式,用逆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小腹还原。平时可配合呼吸作功,吸气时百会进天阳,涌泉进地阴,呼气时气在丹田内转。功夫高者,吸气时全身毛窍皆可摄进天地万物精华之气。
逆腹式呼吸法,仍以松静白然为原则,初学者要循序渐进。可只用意念引导,吸气时觉会阴部及肛门上提,小腹在回收,渐渐由意而形,转为逆腹式呼吸。不可过分求慢和用力进行收腹提肛,以致丢掉松静自然之原则。
5、正念:
所谓正念即消除杂念,使注意力集中,道家以“守一”为主,即通过返观内省以达到调和形神的内修功夫。内丹术则将守“一”理解为守精气、元气。所守的对象不同,亦可产生下同的效应。
“守一”的方法,本功法系由下而上,先守下丹田36天,再守中丹田36天,然后守上丹田36天。先摆好体位、放松入静,摒弃杂念,深吸一口气,随呼气将气沉入意守部位。
意想丹田内有精气神相转,有一种极灵至精之气,似有若无,似转非转。
动功之守一,则是用神光和意念,贯注在动作上。意领气走,气随意动,形意气相合,使经络通畅,丹气运行全身各部。
“守一”是断除妄念,诱导入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炼成内丹,或达到完全无念,才是气功修炼的目标。
6、致虚
致虚即通过“守一”,达到杂念不生的虚静状态、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这段话一个“极”字和“笃”字,说明虚静已到极点。这是在守一排除了一切杂念,进一步达到完全无念,证见本元的一种高深境界。儒家叫“坐忘”,高度入静后的物我两忘状态。佛家谓“禅定”,即扫除妄念,真心显露,证得般若。达到完全无念,才是气功修炼的目标。
7、练功方位的要求
(1)顺应地球的极性:向南方。
(2)顺应太阳之出没:上午面向东,下午面向西。
(3)信仰定方位:释家面向西方极乐世界。
(4)对物练功:日月、山水、花草树木、偶像。
(5)根据五行或八卦方位练功。
8、采气
采气即在气功状态下利用特殊的方式,摄取宇宙天地万物精华之气,为我所用,是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
人之气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禀承于父母,藏于肾,依赖后天之气的温养。后天之气为脾胃之气,它要来源于饮食水谷之精气。由于七情所扰,阴精暗耗,房室过度,戕伐先天,加之饮食起居不节,六淫外邪屡伤,劳倦过度等,而致脏腑虚损,先天精气日消,后天之气日衰,入不付出,未老先衰,未尽天年而陨。
采气即是采夭地万物精华之气,补先后天精气之不足。天地万物精华之气能量最大,非水谷之精气相比,采气包括采天阳、地阴、日精,月华、山水、树木花草和八卦对练相互调整。现简单介沼如下:
(1)采天地之气:
包括采天阳和采地阴,天之阳气为浩然之气,有补阳作用。已知宇宙空间存在着数不清的元素、射线、光线、电波、磁场以及各种未知信息等,有巨大的能量,每时每刻部对人产生着影响,地能孕育万物,为万物之母,地之气,有补阴作用,地下蕴蓄着各种物质和巨大的能量,这些物质也在影响着人的生理功能。采天阳、采地阴就是主动地摄取这些能量和物质。
采天阳的方法:A、放松入静,进入气功态,将自己融会于宇宙之中。B、阴阳采气术中,采阳时在意念的引导下,两掌顺肋上提,前平托球,两侧分开,如玉盘盛露,劳宫穴和百会穴如汲桶抽吸。将天阳吸入体内。向两侧舒臂通络末,向天边采气,回位时阳气收入体内,向上捧气贯入百会,意念要至远至高,将至高之浩然之气采回;灌入百会,向下引入丹田。C、利用呼吸,吸气时打开百会穴,意想天之精气由百会吸入,贯入丹田。呼气时丹田内转。
采地阴的方法:A、放松入静,进入气功态,意注大地蒸腾之精华之气。B、阴阳采气术中采地气时,两掌用意将地之灵气掀起,旋肩时开劳宫穴进,搂气时斜照下丹田,用意将气贯入下丹田,要有气进入感。C吸气时汀开涌泉穴。以涌泉穴吸地之气入丹田,呼气时气在丹田内转。
(2)采日、月之气:
采日精即采太阳之气,太阳为阳气和热量之源。含有多种射线,对地球和人身影响最大。采太阳之气可补人体阳气之不足,并能解散阴寒凝滞。采月华即采月亮之气,已知月亮与地球关系最密切,月之盈亏与潮汐相应,对人的土理功能和情绪影响最大。采月华可补阴气之不足。
采日精的方法:A、早上太阳刚升起时,面向太阳,闭口,放松入静,进入气功态,意想火红的太阳,能量无限,温煦身。B、采阳时意想将太阳之气托起,搂回贯入百会,收入丹田。C:平时可松静站立,吸气时意想太阳进入百会穴向下入下丹田,感丹田内有温热感,呼气时意觉太阳之气在丹田内转动。
采月华的方法:A、每月阴历十五前后各三天,面向月亮,放松入静,意想皓月当空,周身沐浴在阴精月华之中,全身清爽如水。B、用采天阳之法,用意将月华摄入丹田。C、平时可松静站立,吸气时月亮经百会进入丹田,呼气时月亮在丹田内运转。
(3)采山、水之气:
山占据一定的空问,山中蕴藏着力和灵气,所以名山大川为修炼佳境。
采山灵之气的方法:A、选山中奇妙之处,或遥对群山,放松入静,意想山中蕴藏着力和灵气。白身沐浴干灵气之中,灵气渗透于皮肉筋脉和脏腑之内。B、阴阳采气时意在摄入山中之灵气。C:可自然站立,吸气时百会进空间之气,涌泉穴摄入足下之气。在山中练静功和动功本身就可采入和利用山灵之气。
采水气的方法:A在水边站立,放松入静,意想水中之气蒸腾而起,如雾如露。自身沐浴其中,甘凉爽快,滋润全身,灌溉脏腑。B阴阳采气时摄入水中精华之气。C、吸气时涌泉穴和周身毛孔吸入水中精华之气,百会穴吸入天阳之气。呼气时天阳与地阴在丹田凝聚。
(4)采树木花草之气:
树木花草无时不向大自然索取养料,也无时不在向大自然散发着代谢产物。不同的植物散发的产物有不同的作用。
采树木花草的方法:A、置身花草树木中,放松入静,意想树木花草生机旺盛,向外散发精华之气。意想或神光视树木花草之气带有颜色,如柏树为黑色之气,并放出芳香之味。B、以阴阳采气炼丹术,采树木花草精华之气。C、平时可松静站立,吸气时鼻、百会、涌泉、天日、劳宫,或全身毛孔摄入树木花草之气,并意想采入之气根据归经不同,与脏腑之气相合,可治疗相应的疾病。D在各种树木花草杂生之处,则意想摄入树木花草精华之气即可。
(5)八卦对练互相调整
集体练功利用气场:主要是互相调整,在竞技场和运动场上,虽然运动员都早已离开,但场地上的气场仍很强,这也是一种信息。杂处的人本来就是在无形中进行互相调整的。练功者不必为此惊慌失措,况练功以修德为基础,故意去采别人的气。实际上也采不到,很可能采的是病气。
9.内丹术
采用动功和静功两种方法,摄入天地万物精华之气合体内精气神为药物,以丹田为炉鼎,以神意和呼吸之气为火候,调动精气在丹田和任督二脉运转烹炼,结成金丹。进一步从守玄关一窍入手,达到虚极静笃,明心见性,空中生悟的最高境界,为天柱功内丹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