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自然,道之法也,道就在生活工作中
TUhjnbcbe - 2024/6/7 21:34:00
少儿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s://m.39.net/news/a_5837487.html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

太极者,为无极所生,含原始之意,生分阴阳,故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我的老家在关中高原上,那里的井很深,大约有50多米。每逢天睛,井水上涨而且变得清澈起来。每逢雨前,井水下降,开始混浊。气候的变化能引起地下水的升降和清浊变化,也能引起人体的不适。

下雨之前,天地昏暗,大气混浊,其时体弱之人往往气闷、心烦、身体发胀、难受,风湿风寒病患者患部不适,皆因气候变化干扰了人体内外气机的原故。

天地间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是分不开的,常见一些老人或患者在异常气候时死亡,这些都不难说明人与天地的信息是相通的。

观察天地的变化,体会养生的道理,避虛邪贼风,“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合天地,适变化,使形质同固,肌肉若一,顺应自然,精神内守,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些人练气功,只知气沉丹田,只注重了沉降的一面,而不懂得升顶,久而久之,一些人练成大腹便便,身体好是好了,但因肥胖反而成了负担。

只沉不升,不能成为阴阳;只升不沉,不能化为太极。太极者,包罗万象,是一阴阳运动体,其硕大无朋,难窥其形,可视之为一深藏布化之道。因而说在沉之同时,还应注意升顶,即从会阴向上提气,上顶泥丸宫穴。泥丸宫穴为儿时颅骨未封闭所陷部位。

意法用了“升顶”二字,达到周身一家,鹊桥相接,垂帘内视,以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脐,意想周围清新之气,从周身上下毛窍挤压积聚入丹田,只待周身胀满能耐度为至。然后徐徐从全身毛孔向极远处放射,似乎与天地混然一体,呼吸细长,如蚕吐丝,绵绵若存,勿使勿助。如此反复,直到气合与形,形合如空,空合与虚,似乎天地之间无处不有我,处处我皆无。练毕调息数下,收功,然后原地行数步,若有所得,摩面,转睛,平视。

天虽高,气可载云;山虽高,石能出水。气之所以载云,是因为阳气下照引动阴气上升的缘故,石之所出水,是因为地球内应力和山地自然条件的形成。若以此观人,人喝水是生理的需要。人眼晴能出泪,口能生津,此与内气也是分不开的。人因悲伤而哭,鼓动肺叶运动,此时呼吸变促,气动于下,而泪于上,不难说明气与泪的关系。人的口能生津就象阳气在上、下照阴气一样。(练功时总是以上丹田下照下升田,引动天河水生于舌下)。舌下生津和阴阳相生的道理相通,眼部出泪和山石出泉的道理相通,,因而功家称舌下津液为天池原液。山有清泉就是活山,石能出水就是活石,人如果失去了ロ内津液不知要生出多少病来。

历代功家积累下无数宝贵经验,他们不但注重内外兼修,而且对日常行坐站卧都有讲究,要求“行如风,坐似钟,站如松,卧似弓”,即“行坐站卧不离这个”(指功定态)。甚至小便都有要求,要求小便时闭息咬牙,自然排泄,其目的在固肾固齿,不使元气下泄。

民间将气功结合到劳动中去,创造了各种独特的练法。

我认识一位老制笔匠,他自小从师学艺,要求甚严,先学会盘膝正坐,平息静心,然后右手持利刀,,左手持笔,结合呼吸,才能修好笔锋。他制笔数十年,并不知道制笔工作的练功也是练气功的方法,可他从工作中得到了好处,如今他虽在古稀之年,功夫早在十多年前就不练了,然而身体依然健康。我们这里是个山口,每年冬季风大寒冷,年青人都要穿棉衣,而他终冬不穿棉衣。

还有一位前辈,少年从师学木工,师傳最初教他练“木工八法”,初不持工具,要求空练拉锯、撤钻、刨木、打凿,用锛、使斧、雕花、刷漆。练时要求配合呼吸,有着一定的方法,后来他不仅精于木工,也自练起了气功。

另有一位师傅,一九七九年参加过全国武术竞赛,被评为省级优秀武术辅导员,他年青时以理发为业,学的是理发师的功法。师傅初教他持刀空中模拟理发,讲的是气平、手稳、眼准,要求气与手合,手与心合,心与目合,目与意合,意与气合,用的是意识和心法。

以上所说三位虽然不是专练气功的,可他们的练法和功法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千山矮人)

(图片来自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然,道之法也,道就在生活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