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青少儿习练武术,一定要注意均衡发展,提防
TUhjnbcbe - 2024/5/11 17:59:00
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cm.39.net/bjzkhbzy/240507/e2p1jw3.html
青少儿要玩着练,不要太认真关于传统武术先学什么,在古代时候,这关系到成才率,所以基础训练非常重要。而门派以及用武的环境(亦是职业方向)的不同,也导致了各家对基本功的要求有些区别。

所以基本功并非是统一的,好比戏剧武生练的跟保镖的就不同,而保镖的跟卖艺的又不同。但你若说戏剧功夫不实用吧,江洋侠客(飞贼)所练的轻功、柔功、夜行术、刺杀术,用短打武生那一套也能练出来。

但是现在这些已经不太要紧了,一方面是多数习武人并不着急去实战应用,学武更多出于爱好,主要是个情绪价值。那情绪价值就是只要健康、快乐、有的练就好。

再就是教武术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把人教好。这个就关系到了“辨别能力”,教学者水平不够的话,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面对一个功夫稀松的教练,跟着他学什么都无所谓,反正作用也不强。二,面对一个故弄玄虚的教练,跟着他学什么都有风险,很容易练出毛病。

所以大家对于习武这件事,用不着立马就拜师递贴,可以先熟悉、考察一段时间再说。

如果我们只谈理想化的概念,假设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那么从哪里开始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划分开成人群体与少儿群体,这两者的习练要求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青少年与儿童,那么入手不要当做是追求武术,当做是一种健身操就好了,把身体素质先提升起来。基本功的高度,决定着对武术体验的高度。

说白了就是身体条件不够,动作就做不到位,就限制了对武术的理解与应用。比如腿踢不开,胯就展不开,步子就上不去,拳就不能用。如果你没有步法应用的体验,你就只会以为,自己踢不了高腿就可以多踢低腿,其实低腿也是踢不好的。

另外,假设你学到了错误的东西,或者因为不理解而练错了,你玩着练,不那么当回事,也就减少了反复强化错误动作而导致的危害。

必须承认,我们现在许多的武术编排并不合理,尤其前些年为了申请非遗,一些传承人很速成地发明了许多新的形式。这些新形式还没有经过合理性测试就进入校园做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太指望这套健身操带给你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注意均衡发展,避免筋骨偏沉

对于业余爱好,咱们首先要避免弊病发生,而后才是追求结果。所以说练什么之前,先说最好不练什么。

小孩子的身体还没有长成,所以尽量不去练一些古怪动作,尤其那些需要特殊的运动方式才能做成的动作。

如果跟着一个摸鱼的教练,只是凑合比划一下动作,这个反而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就怕遇见那种不懂装懂又急于出风头的教练,把幻想、编造的一些奇葩理解安置在学生身上试验,就很容易酿成遗憾。

小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如果动作古怪、发力不当的话,腰椎、胸椎、膝盖、脚踝都是很容易受伤的。一些劳损性的伤害,因为没有错位,反而疼痛并不剧烈,一旦因此疏忽了治疗,往往就会发展成脊柱侧弯或者罗圈腿一类的毛病。

还有一种情况,倒不一定是教练故意为之,而是拳种本身决定的。

好比有的老师为了美观出成绩,要求马步必须非常板正,小孩子不理解真实用意,就只会从外形上去努力达标,于是就要额外用力去内扣脚掌、外撑膝盖,用力多了,肌肉自然是会产生记忆与变化。

还有一些拳法发力偏重,以右手攻击为主,如果小孩子理解不到位,或者教练自身不太专业,再或者只懂套路而不太注重生理,因而忽略了左右平衡,也很容易把孩子的身子练偏沉。走起路来一斜一斜的,一脚轻,一脚重。

还有的拳法并非常态发力,过分要求放松、要求不用力,甚至要求意念运行,这些对于发展中的小孩子都不合适。尤其那种曲解的所谓龙脊发力加开胯的模式,把孩子的气质都练猥琐了。

器械的话,我认为也是不宜过早入手,因为器械往往是右手把持,要练的话,就一定要注重左右平衡,或者选择棍术以及其他双手器械入手。

总体来说,青少儿练武,可以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套路训练为辅。俗话说就是左右都抻拔抻拔,保证均衡发展。

小孩子不需要站桩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不同拳种是不同的风格特色,但是总体来说,入门的功夫还是相对统一的。

比如踢腿、压腿、下腰、各种翻滚动作,一定的力量训练,武术的基本步法、身法、手法等等,这些都可以练,也应该练。它们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身体素质、协调能力,有助于身心成长。

入门要求的话,说起来跆拳道是不错的。如果不必须习练武术,一些跑跳运动、障碍翻越、攀岩训练都比较实惠。

当然,要把孩子培养成小小拳击手、小小搏击手、小小兵技家,也都非常好,在护具与教练的保护之下,对抗训练可以磨练意志与耐性,培养竞争精神与思想智慧。并且这些都竞技对抗,对抗就是活的发力,孩子整体就动起来了。只是在专业素质之外,宁可多花一点钱,尽量去找认真负责有爱心的教练,并非就是能打的、有过成绩的教练就一定好。

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最推荐的是泰拳,无论是单独训练还是对抗体验,乃至理论与文化,都非常好。

套路的话,一些传统的长拳套路就不错。

如果是我教,我会教古形意拳套路,高低起伏大而束展发力不明显的风格,比如表演风格的十二形以及形意八诀。

五行拳不宜过早训练,如果要练,就松一松劲,不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当做长拳去练就好了。也就是要减少拧裹钻翻的动作,以直接的纵横起落与小幅度旋转运动就好。但为了不把实战感应练坏,干脆不练为好。

另外小孩子也不需要站桩,比划一下慢动作,体会一下动作细节是可以的,专门站就算了。小孩子习武是为激发气血以助健康,过分追求武术价值会对骨骼产生压力。

气功也不要练,如果是到了中学、高中阶段,可以练一点呼吸导引的小功法,有助于进入深度睡眠,总之是以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本。

有人也可能有不同看法,说站桩还能站出问题?传武入门不是先站三年桩吗?你们的形意拳不站桩?

在《年|跟着武侠小说练拳而不自知的时代》篇提到过,现在流行的练武先站桩、练结构、练筋骨的说法,其实是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的。本世纪随着网络讲拳的流行,“筋骨结构”理念才穿着“秘传”的外衣流行起来。很多讲拳的都是一知半解,胡拼乱凑,如果是从这个时间才开启武学之路的人,等于是根本就不知道过去是怎么练拳的。

这个话题放在展开,有见教的咱们留言区切磋。

总之,治病害怕遇见庸医、劣医,习武也怕遇见庸师、劣师,关于理念错误引发的筋骨弊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少儿习练武术,一定要注意均衡发展,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