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内观训练你懂得情境转换的意义吗
TUhjnbcbe - 2024/5/10 16:54:00
“情境转换法”,关键在一个“转”字;怎么转,为什么要转?比如:当一个人非常生气的时候,你要强迫自己高兴起来,这就是“转”,长时间不利的情绪会危害我们的身体,甚至波及我们的周围,影响我们的行为,这一点你不要说“幂幂之中”我们看不到,事态的发展都会有某种能量和信息的联系,在现代的量子场概念里,我们已经初步会意和领略了场在虚空中的遍布以及“量子纠缠状态”的超距作用,这在古老的文化体系里早就提出了(描述出):万物以气相射也!(这样的图景);这个“气”概念代表的雏形是什么?“相射”的关系说明什么?所以,万物皆依恋,兴衰岂无凭?我们还不止一次的看到,古老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教诲:回心转意、转心化性、心能转物、转识成智等等词汇(内涵和本质是什么?);“转”,能改变某种状态,不要说一切只是”顺其自然“,关键的时候对于不利条件和因素也要强行扭转;我们现代人也有一句“口头禅”:改变不了别人,不如改变自己;这个改变自己就是一个“转”的意识。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里面拥有一定的方法?有人说,这还不简单?自己改变自己,还用啰嗦说教?不见得吧;简单到如:吸烟、喝酒、暴脾气等等,哪一样能简简单单轻松搞定?要不然古人怎么会慨叹:积习难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说,“转”是一门学问、需要毅力、艺术和技巧;“转”而“化”之,就象大禹治水,因势利导,而不是东堵西塞,以邻为壑;都说吃亏是福,往古的圣人都是自我转化矛盾,哪能看到迁怒于人,转嫁矛盾、嫁祸于人的状况?所以自然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心态和能力了。事物都是时时刻刻在变化,是随波逐流,还是自我选择?你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这就需要我们能理解转化的原理、规律,然后才谈得上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象修理汽车,要懂得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材料结构;就像修理电脑,更要明白电脑的特殊性,已不是螺钉加螺母的机械组合了。要转变自我,当然是先要认清自我,“看透”自己不容易,看明白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游刃有余,盲目和瞎干是不行,指点迷津不是靠的某位高人,关键还是要自己明了自己的心性,为什么会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古训?这跟当今自我中心还真有点不同:我是最棒的,老子天下第一,没有第二,我是唯一的;反观反思,缺的是这个;意识和角色分离,自我和环境分离,现实和理想撞车,以至于时不时在矛盾冲突中困惑;这就是不懂原理,不懂身心(精神和肉体)的结构关系,也徒添很多烦恼和困扰。在我们的身体系统里,不只是有肉体,更有精神因素在其中;这就好比电脑,硬件加软件,缺一不可;配置好坏代表的是健康程度和身体素质,而指挥系统是装在里面的软件和操作系统,它在后台运行,我们知道吗?我们通过现代科学了解了身体解剖、生理结构和大脑功能,认为大脑指挥一切,真是这样吗?我们在学习中医的时候记住了这样的一句话: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以前练气功,有人说:意为气之帅,意到气到;可是,还有一句:神为意之帅;这个“神”不代表“神神怪怪”的神,它是能影响和支配我们的某些意识功能,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就像我们现代说的“潜意识”,谁能看得到?意识的机理现在还是很多未解之谜,潜意识更是未知多多;不要以为说潜意识就是科学,说“神”就是迷信,名词只是一个代号而已,我们要研究的是里面的本质。现代科学作了很多预言:人的记忆和知识是可以通过某种方法“植入”的,我相信未来的科学可以做到,这不算什么超前思维,如果我们能彻底读懂古人的见解,主导科学的方向也许会更明确,更趋向于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开拓进取。说来说去,都是在为谈转化打基础,因为,我们只有拓开自己的思维,才能有一个较全面的认知。通常我们大家所接受的自我转变途径,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磨练;但今天给大家讲的“情境转换法”其实是一种“虚拟”状态下,超现实的训练方法,而且是内向性思维状态下的运用,它告诉我们如何训练自己在自我的信息系统,即潜意识的后台里来调整和改变自己;也就是改变自我“意识中心”中的形象,(这里面有一个信息的“影像”系统),最后达到身心改变,最终实现现实中最理想的超越蜕变(凤凰涅槃、化茧为蝶);生活磨砺和内省这两者是不同的路子,明白之后,可以互为借鉴。如果说为了争取大家的认同,勉强贴上一点现代名词和语言的标签;“情境转换法”首先是锻炼了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即是我们大家所能理解的右脑思维功能,当然,真正的本质可能远不止于此。所谓“人生如梦,梦幻人生”,在内观中我们“凝神观幻”,如果没有特殊的意识训练而呈现的思维状态,谈不上入门,在“幻影”中得到信息,反馈作用与现实中的自己,这就是借助于“情境转换”的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观训练你懂得情境转换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