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五行,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金木水火土”,是道教文化中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但是谈起五行法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了,五行法又叫五行冥想。
五行之气游离于空气之中。整个人体都可以接受五行之气,但有一些地方吸收单种属性。心主火,肾主水,肺主金,土主脾,肝主木。
人体除了各条经脉、五脏六腑外,还有上中下三处丹田,下储精、中储气、上储神,此三处属于修炼之人所特有,不同于五脏六腑的功能。
精气神是三种不同的东西,同时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一般来说,精乃万物血肉纹脉所存,又如我们每天所使用的米饭、麦面等食物,其中便有大量精。当人体通过进食获得精后,便会通过五脏六腑的转换变成气。精是维持人体机能的能量。
气除了五行之气外还有就是普通的气,如我们呼吸间的气,是维持人体的根本,是用于排出人体毒素的重要东西。气是维持人体健康、血脉通畅的能量。
神时气通过五脏六腑和经脉的转换所得到的东西,神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能量,它维持着作为人最重要的方面,如意识、觉识,使人类可以拥有智慧、思想等。神是维持灵魂、生魂的重要能量。
我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西医治不好的疑难杂症都可以通过中医或者针灸的方式来缓解和治愈。人体在中医的理论来说本就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宇宙间上下左右与中心五点均衡之基本动能,为能的升、降、扩散、收缩与稳定,其作用综合分别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长为阳,消耗为阴,能的助力为生,阻力为克。
人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体的五行。治病也是必知天地之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部份,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五行法是通过五行的理论和医学理论以及借助先天之气,配合或打坐或冥想或气功的方式来对身体的改善,对于疾病和健康、养生等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于道教中的丹道也有这很好的效果。正所谓“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炁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
酒。诀曰: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