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庬老师早期讲各部身形要求2 [复制链接]

1#

关于对口腔舌的要求,对舌的一般要求是顶上腭。对舌顶上腭,也要分别对待。有一些人开始练功时不宜舌顶上腭,如有的人口干舌燥,不出唾液,这种情况要先舌抵下腭,点一点,津液就出来了。舌顶上腭口干舌燥,其原因,一是可能意念过重,再是舌顶上腭不得法,不能把肾水调上来。改为舌抵下腭,可以刺激廉泉,使穴道开张,难促进肾水上升。肾水上升后,再去舌顶上腭,去接督脉。舌顶上腭时,也不要有意往后顶。有的人千方百计往后圈舌,很花力气,又挺僵,反而起不到交通任督二脉的作用。舌头很绷劲,同木棍一样在在那顶着,用上了拙力经络受了压迫,气血不宜流通。那些搞体育的,臂上肌肉块真大,但气通的并不是非常好,他的机械力是有了,但经络的畅通度并不很好。舌顶上腭时,千万不能叫劲,绷得紧。有的人练功半小时,舌头顶木了,他把下颌腮邦都绷得紧紧的,这样不仅任督二脉通不了,而且会使头顶发胀。

舌顶上腭,怎样才合度呢?要自然,不要多去管它。有几种调节方法:一是舌顶在上下门齿交界的地方,上下门齿相合,不顶上腭,而顶在上下门齿这儿,非常自然,舌头几乎是平伸着,顶着上下齿缝。这种顶法也是交通任督二脉,因为上牙和下牙,上牙是督脉的余端,下牙是任脉的余端,上下牙齿似接触不接触,也是交通任督二脉的办法。而且用舌头抵信牙缝,上下任督二脉气又多了一条通络,通于舌之心经和肾经往下返回去。这种方法也是练丹的一个环节。舌头抵在这个地方,同样不能使劲。点下腭可以随便去点,点多几下也可以,但门缝处不能随便老去点,最多不能点超过点三次,一点、一点、再一点,就是在那呆着,否则就不舒服了,会出现头晕脑胀。过去说什么“点炸簧”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个锁,用舌头一点是用钥匙开锁,点多了,锁的簧就炸了。

过去,对点牙齿不讲是开钥匙,只讲舌顶上腭要交通任督二脉,过去也不讲交通任督二脉是钥匙,是开锁的。头是天,下面是地,当中是人,天皇、地皇、人皇、这三皇锁要开,钥匙伸不出来,锁开不了,钥匙伸多了,又要炸簧了。这些过去都是不讲的,舌点当中也是秘密关键。

关于对颈项的要求:我们不强调坚项,而是收下颌,用下颌往回找到玉枕顶百会,项便自然坚起来了。如果简单的强调坚项,它的目的是把气引起来,使人看到其英雄气概。练气功不需要那样,而要全身松静,故不强调坚项,练形意拳者是脖子梗着,两眼瞪着,把气统一起来。练气功从养生角度上,不强调坚项,我们只是下颌往回收,通过喉头找到玉枕,百会往上顶,自然把项坚起来。

关于对胸部的要求:我们要求是拨背含胸,即胸要含,背要拨,说到含胸,要注意,千万不要扣胸,即一味地往里含。要正确理解含胸,为什么要含胸?含胸的目的是通过含胸动作减少对肺内部的压迫,把气机收敛起来。过去,有的练内家拳的,是挺胸叠肚,胸挺得高高的,练气功不能这样子做。否则,一挤把肺部压了。我们要把胸亮开,要拉开,含胸和开胸要结合起来。练动功时(形神庄)每个动作都要有含胸在里边,但老是含着,动作做不了,所以还要开胸。只有含胸才能使上肢和头颈比较舒展大方。如果没有开胸,一味的含胸,动作就不能舒展大方,气机不能很好地放出去。开胸又不是挺胸,怎样的开胸法呢?是要借助两个肩膀头往外引,有的人一往外引,肩就往上抬起来了,所以,又不能拨肩往上纵,只能是稍稍往前一引,胸就开了。含胸又要开胸就是两个肩头往上一拉,就开了,就在那一点点上,不能开大了。含胸也不要大了,就是要摆好了,大呼一口气,就有了含胸的意思,肩头再往外一拉开了就够了。

在这里,千万不要老有我含胸的意念。这是因为有的人在练功过程出现过胸闷,胸憋、胸痛等症状,就是含胸过度所致。有的练功人原来肺胃没毛病,他含胸时把胃都含上了,就出了毛病。一般说,我们练内家功,内家动功、内家拳(形意拳、太极拳)好多慢性病是能够练好的。在六五年时一个练形意拳的,二年了,功夫可以“打人”了,又往上练,没几个月,有了胃病,还咳了点血。他问我,练形意拳怎么出了毛病?我加了功,怎么出现胃病。我问他怎么加功?他说:含胸纳气,以便发气。他做了动作我看道:再练要大出血,不得了!他问为什么?我告他含胸太过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些练武的,有些练内家拳的,有些练气功的,他们练的水平高了,讲含胸与开胸要伸缩自如,气机含的时候要几倍,然后把气一纳再往外一放,往外发气。此点,一般是在脊背的一个部位上去含的(即两肩的中间点),但他搞拧了,他是从内部把背拧过来了,把肺压坏了。

过去,人们俗称哈肋巴的地方,能动了以后,才可练那个动作,千万不要听别人的高级方法,可能是个高级方法,可你用不好,反倒坏事了。拨背,即背要往上拨。怎么拨背法?拨背不是要把背拨起来,而是要把背部舒展开。脊椎胸椎有一圈骨头,即肋骨包着,是园园的。脊椎竖起来且竖正了,背不要挤着,而要张开,这便是拨背。你摸脊背时,两个胛骨没出来,合度。如果两个胛骨有一个出来,便不合度了。怎样做法呢?当拨背时,先把大椎穴往起提,当下颌往回收时大椎穴也往上提,这么一点就够了,就是拨背;千万不要从脊背上去拨。有的同志不会拨背,往上提时,背部和肩膀都起来了,也是不对的,这是纵肩了。所以,当你做拨背时,要以落膀相结合,即两个肩膀往下落,拔背落膀。只有膀子往下落,上肢才灵活。

练气功的不讲而练武的讲,两肩象扇子如两扇,两个肩膀一张,就跟扇子一样。武功还讲一身备五弓:上肢是两弓张,如果两肩胛骨不会动,只是关节动,打人是打不出去的,即是打出去也是打不远不够长。只有肩膀会动了以后,上肢同大椎穴同根部才能连得上。两条胳膊两张弓,两条腿为两张弓,脊梁骨为一张弓。这五张弓的每一张都能一掸一绷。如果肩胛骨松不开,肩膀不往下落,扇不开,五张弓形不成了。所以必须拨背与落膀相结合。你们可以慢慢体会,先把大椎提起来,再把膀子放松,往下落,大椎松了,把大椎再拉起来,再往下放。如此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慢慢品察,慢慢地做起来,多做几次就体会到了。

有的人看《气功探邃》每看一次,有不同的体会。在你看书又做动作,合度了,你也就品出味来了。对一般练功者《气功探邃》够用三四年的,要反复看、反复练就有新的意味。书上还是原来的字句,但你体会它的内容、理解的深度不一样了。因为书上讲的不是某个具体动作,如何伸和收;而讲的是些关键的东西,你在初学时是关键,中级功是关键,到高级功时还是关键。加一点书上没有的。当你含胸拨背时,两边的胁肋,两肋的下面要空松。有的人含胸时,把主部分也给含了,是不行的。含胸时只能从天突到两乳上,下面的肋骨、肋胁不能往里含,也不能往下压,这部分里面要空松,胸胁空松气腾然。这地方一空松,气才能起来,一压这地方,气就不容易动了。胸部和胁部要空要松,它能调动和升发气机。如果不空不松,而压它,气不易起来,气就不容易正。

关于松腰松胯:松腰松胯是更重要的了。对松腰松胯的要求:练内家功的都强调腰,腰是月肉加要,重要的要,即重要的肉是腰。为什么重要?要是一身的中轴。一个事物能支撑起来,重心都江堰市集中在中轴上,中轴如果不能做主,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全体就垮了。人是靠脊骨支撑着的,腰特别重要。胸为何不如此强调?它有许多骨头,有肋骨,后面有一个脊柱,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园柱体,如钢筋似的都连上了。到腰鄣只有一根骨头,故而重要。练腰就是把腰松开。不练功的人一般情况是从上而下的力量压在腰上,压得很实松不了。为了保持平衡,肌柱就要弯曲,即一条直线因受重力所压直不了,为了保持平衡,这段这么弯一下,那般那么弯一下,脊柱弯曲,重力重叠,达到保持平衡。我们练气功不能让腰老是弯曲着,要把它伸开、拉开。由于重力压着怎样拉开呢?办法就是松要松胯。松腰有个标准,过去练太极拳的人都说松要松胯,怎样松要松胯,体会不出来。

有一次我老师告诉说:当你站着的时候,腰要往后突,即后面系腰带处往后突,前面系腰带处往前弯。当你坐着时系腰带处往前弯,正好同日常生活习惯相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站立重心支点在脚上,脚到腿有很多肌肉固定着,再往上是骨盆,骨盆之上是脊柱。而骨盆到腰柱同腿不是一条直线。即脊柱到两腿中间有一个差度(叉度),为了保持平衡就往前弯一点便接近于前面的重心了。所以,一般身体弱的人的腰是前塌的,凡是前塌的都体弱。女人生孩子后向前塌腰的多,因为真气不足了,丹田气不足,腰便往前去了,产生力气,使身体保持平衡。要使身体壮,就要慢慢把腰松开来,弓出来。人们坐着时,由于骨盆支着,系腰带处又容易往后弯了,人往前去了。当你站着时,人往前走,腰可以往后弯,那是人往前弯的缘故。任督二脉是直的,它就不好出来了。大家可以站着试试,如果是那样,要它出来,身子不动,让它出来,出不来。年一位练太极拳的老师,他告诉我,我把松腰学来了。他让我给他摸摸看,一摸,不是松的样子,过了三个礼拜,又摸时,行了,因为他有功夫。如果没有功夫,三个月也出不来。只有掌握了窍门就好出来。腰出来就是这么个意思:正身站着,腰(系腰带处)向后突,丹田(小腹处)稍向前突出来,腰就出来了,丹田的容积大了,前后径大了,气足了。总之,丹田要往前去,腰往后突,拉开了。这样子丹田呼吸就有条件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