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举足下足皆从道场来,谈走路练功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走路练功不是一个功法,它属于生活气功化的一部分内容。我由于每日有两个多小时以上的走路时间,于是根据气功生活化的要求,把走路的时间用来练功。一方面可增加练功时间,另一方面又能在生活中经常保持气功状态和气功意识,故几年来一直坚持走路练功。它已成为我气功生活化和练功的一个重要方式和内容,现根据个人肤浅的认识和体会,谈一谈“走路练功”。

古代未有专门修炼的“行功”,但根据“道贵常存”的道理,历代各门派功法中,作为气功生活化的内容都提倡“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就是要求在生活中把精神活动按气功要求和行、走、坐、睡结合起来,经常能保持气功态和气功意识。古人云:“举足下足皆从道场来,昼心夜心常游法苑去。”在《性命圭旨》中叫做“行禅”。

一、道路的选择:应选择平坦无碍的道路,如大街人行道、平坦的公路,及人少的小巷、平坦的林荫道等。古人称“行则措足于坦途”是有道理的。这样就可避免因路面不平而导致碰撞和过多的分散神意。

二、时间的选择:因为“行走练功”是生活气功化的内容,故时间上没有什么要求,应因人因事而宜。早晨、上班、下班、傍晚均可。若能在空气新鲜、气候宜人、安静幽雅处则更好。

三、环境的选择:无特殊要求,“静处养气,闹处炼神”。不论闹市,还是清静的地方都可以,根据生活、工作实际情况定。主要是要做到神守如一,如上下班走在路上、游公园、名胜古迹都可以。上下班除安神祖窍外,应注意路面。

四、行路速度:一般要求安祥缓慢行走,不可趋奔太急。古代有的功法提倡“行如盲无杖”,就是象盲人没有拐杖那样,举脚低、慢、踏实,有的提倡“鹅步”。但我们是作为生活气功化的一部分,速度快慢应因时因事而定。不论快慢必须把神定住,气沉住。

五、姿势要求:首先要调整身心进入功态。形体保持松、静、自然、安祥,百会上领,下颏回收,含胸拔背,命门微后(但不可太后突,否则行走不稳,前突即滞重费力),会阴上提,展眉落腮,似笑非笑。手及两臂自然摆动,或单侧,或双侧手臂按于身体某一部位。两腿放松,自然迈步。

六、神意要求:排除杂念,头脑虚灵,安定身心,全身放松。深层意识要意守上丹田或者中脘穴,用浅层意识照顾路面及周围情况,以保安全。

七、眼晴的要求;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可见目光对心神的重要,故要求两目微含半垂帘,内视泥丸,用余光照顾前面十数米处的路面。对有碍行路之事物采取来则避之,过则舍之。对无碍行路之事物,则要视而不见,勿着勿住。古人称“眼视于下,心藏于渊”。

八、对两耳的要求:两耳返听祖窍,用部份听力去察知周围前后动静。对有碍行路事物则避而过之,对无碍行路事物则要充耳不闻,不去想它。

九、神与气合:在神守祖窍的同时,要气沉下丹田,使走路所需之气能随时调用。走路时神意不断想虚空,想体内,体察体内外之气机。两手前后摆动时可意念按地拉气,意想广收天地之气,体察身体内外之气,感受“人在气中,气在我身中”的情景,使神气相合,两手除采气,拉气外,还可以根据身体需要用一手或两手按于身体某些穴位,以加强局部气机,达到强身,治病之效。如想增强脾胃气机,可按于章门穴。若增强肾气,可按于肚脐(神阙)、气海、关元、大腿根部。

总之要“神气相依”悠然自得,慢慢走起来会像在云中,自己也成了一团气。正象王重阳所说“两脚任从行处去,一灵常与气相随,有时四大醺醺醉,借问青天我是谁”,达到一种神气合一的忘我境界。

十、神与形合:这又是另一种练法,就是走路时神意和形体相结合。用神意指令和体察走路时的形体动作。如迈步时体察两脚、两臂的动作,前甩,后摆,拍腿,抬足,翘,蹬,点时筋、骨的伸缩,肌肉的松紧变化。还可以体察丹田气和经络,穴道气机的传输。特别是要注意腿臂左右相交替时的一刹那,大脑神意瞬间的闪动,去感受神意发出指令时的动态。

神形相合在体察局部形体时,要注意形体的整体性。可适时注视一下百会、中脘、命门、环跳(双)、外踝(双),使全身气机整起来,走路时就会感到自身整体在飘动,不觉得是腿在走。

十一、几点注意的问题

1.要持之以恒:经常带功走路,养成习惯,使神、气形成一定的运行规律,气感就增强了,走起路来和练功时一样,有一种舒畅的、内在的愉悦感,一种美的享受。

2.神守窍点:要轻松、自然,不要把窍点想成实体物,应想空空洞洞的虚灵之性。要“似守非守,若有若无,一聚一散,神守一如”。

3.应注意安全:行走中人多、车乱、路面不好时要多分几分意在路面。遇风大、雨大、路面泥泞时就不要进入练功态。遇有急事、心神不定时,不可走路练功。

4.走路练功是生活气功化的一个内容,所以不能代替练功,不能放弃和减少原来练功的时间。

5.平时练功,尚未达到神意稳定,不会意守的初学练功者,不要搞“走路练功”。初开始也只是能做到想虚实、想体内、想动作也就行了,不可著意追求什么境界。

以上系个人之见,因功底浅薄、功理不足,错误之处难免,望同道批评指正,以免误导。(杨宏毅)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