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完人智能科学讲混元之气,自无而生有,有曰 [复制链接]

1#

神韵先生(号明客):国家心理咨询师、医师、全真龙门嗣派20代弟子、完人智能科学倡导人

对大千世界本源的执着的探究,似乎是人类的一种共同追求,中外古今,无不如此。

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认为世间一切物质都是由一些不可分割的粒子——原子所构成的,这就是著名的原子论。不同于此,中国的先哲们认为把宇宙的根本,归结为某种无形的连续的整体性的存在,对这种根本的存在,老子称之谓“道”,

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有的则称之谓“气”,如《西升经》谓:“混元之气,自无而生有,有曰太极。”

张载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乾称》)有的则归结为阴阳。

《*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以上各家的观点表面看来似乎各主一说,其实若仔细分析之,三者本无轩轾。

《云笈七签·元气论》中就明确指出:“道即元气也。”又说:“元气一性,阴阳二体。”如此看来,道、元气、阴阳可以统统归之为一个“气”,这个气不是空气、气体的气,而是一种特殊的精微物质,这就是古典气功学中的“万物本原一气”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有形有象的万物是由无形无象的气化生的,即“有生于无”,称有形有象之物为“器”;有形有象之“器”又可转化为“无”(古人所说的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相对于有形象之物的无,实即指气)。这一“有无相生”的规律反复环转,就形成了宇宙万物的演化。

放松调气.m4a30:04来自希贤书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