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通过打坐吐纳来平心静气、养生积福,是很好的习惯。根据网上看到一些情况,发现有些人喜欢悠长、均匀的呼吸,讲究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等。其实,这些呼吸方式更适合练习气功,对修心养生来说却不太合适。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两种适合打坐修心的呼吸方式,它们各有特点。一个是自然呼吸,这是历史悠久的一种方式,特别有利于培养深入的禅定,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则容易打瞌睡,也容易发生控制呼吸的倾向。另外一种是快速有力的呼吸,有利于初学者抖擞精神、集中注意力,而且不怕感冒时鼻子堵塞的情况,但是比较容易失去呼与吸的平衡导致难以持久,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入门。
不管哪种方法,注意在开始前把鼻涕清理干净。本文下面不完整地引用一些著作、大师开示来介绍这2种方法。同样提醒大家:如果要练习,请按照完整正确的资料来练习,而且最好是在合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1)快速有力的呼吸
首先由吸气开始,当空气与鼻孔末端或上唇接触时,它将会被觉察到,禅修者须敏锐地用心注意着这触觉。同时要大力、坚定和快速地继续呼吸。强而有力且急促的呼吸能摒退外界的嘈杂声,帮助控制心意,很快地清除障碍(尤指五盖),迅速地建立定力。
强力而快速的呼吸,可使吸入和呼出的空气跟鼻孔末端、上唇一带接触时有更大的摩擦力。要专心留意着这呼吸时的触觉。不要觉察整个呼吸,不要去注意呼吸的进出,不要去数出息或入息,不要理会呼吸时的接触部位是鼻孔末端抑或是上唇。祇需觉察呼吸时所引起的触觉,而单单专注着这触觉便可。
这是宣隆大师教导的方法,他说:「当空气接触鼻孔末端或上唇时,你将会觉察到它。要正念于这个觉察。」不要让任何一个接触经过而失去觉察,要觉察到每一个接触。……
宣隆大师说:「要严格正念于触觉或对触觉的觉察。」注意力应该是全神贯注的,绝不能松懈。这即是要求禅修者倾尽全力,振奋决心。
吸气时要充份尽力和留心,呼气则要明快。强劲和全力的吸气,可迅速建立起定力,并可提供力量,来面对即将出现的不适意感觉。由于许多人呼气较强,所以要对吸气倍加留意,以达到呼和吸的平衡。当两者取得平衡后,触觉便会持续不断,正如巴利文圣典中所说的锯跟木接触时的譬喻一样。此时,禅修者将会达致一平稳、毫不费力的、自动和有韵律的呼吸阶段。呼吸时也不要让头部或身体摇动,这样便可很快地建立起定力来。
初学者由于未能适应,可能很快便会觉得吃力和疲倦,但禅修者不应停止或将呼吸的强度和速度减低。宣隆大师说:「困倦时也不要休息。」疲倦很可能是由于吸气时用力不够或呼气时用力过猛(即呼气、吸气的空气量不等同)。对治的方法就是调整吸气/呼气的力度。当吸气和呼气进入强力、快速而平均的阶段时,疲倦便会自然消失。禅修者由此突破了呼吸困难的关口而进入平稳、毫不费力和自动有韵律的呼吸状态。这时便可将精神完全专注于触觉上。……
不要因疲倦而转换姿势,也不要搔痒。应对的方法仍然是更强、更坚定和更快速的吸气和均衡的呼气。要将注意力保持在鼻孔末端或上唇部位的呼吸触觉。不要跟随呼吸本身或将注意力放在头顶、鼻尖、腹部的起伏或胸口。
葛印卡老师,图片来自网络
(2)自然呼吸
不要试着调息或做任何呼吸运动,也不要在觉知呼吸的同时,还不断地复诵某个字句、咒语或观想任何形象。你应该只是如实地观察呼吸。
在呼吸的帮助下,我们全神贯注在身体的这扇门-鼻孔。气息正在进来,气息正在出去。发展持续不断地在鼻孔这个位置观察进息和出息的能力。以这种方式保持觉知,一个人就在增长觉知身体内在实相的能力。一件有关呼吸的事会变得清楚:呼吸不仅是一个物理过程;它与心、甚至更与心的杂染密切相关。然而此事唯有透过观察自然呼吸的直接体验,才会变得清楚。如果一个人在其中加入念诵,仪式或观想,或开始某些呼吸运动,他就会纠缠在其中并失去对呼吸的觉知。……
呼吸是一种既能按照我们意愿、又能自动工作的身体功能。一个人可以让呼吸加快、或减慢、或甚至停止一会儿。因此若我们有意愿,我们能控制自己的呼吸;但若否,它即会自动地工作。呼吸自然地进来和出去。由于呼吸以两种方式功能—依我们的指示、以及自动地进行-它可被用来了解身体中未知的、自动工作的部分。
当你开始观察呼吸,就会逐渐了解心的本质。一个真相慢慢地就会变得非常清楚:这个心是如此的浮动与善变,总是不停地从一个对象跑到另一个。心到哪去了?它四处流转。即使你想要将心的所有攀缘对象全部记录下来,也办不到。但是专注的禅修者,能察觉到心其实只游移在两个领域:不是过去就是未来。当它想到过去某件事时,就开始在过去的思绪中打转,「这个发生了;而这个没有。」突然间,它又跳到未来,开始在未来的思绪中打转,「这个必须要发生;而这个不该发生。」
……这个修行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发展对当下实相的觉知:气息从鼻孔吸进或呼出。气息可能通过左鼻孔或右鼻孔,或是同时通过两个鼻孔。你可能会发现在观察了一次或两次呼吸后,心就跑掉了。那就微笑地接受这个事实,重新专心于呼吸。心会一再地跑掉,而你就持续回来觉知呼吸。
我们要改变心不断流转于过去或未来的习性。你必须训练心活在当下。当你持续修行,就会察觉到心不断地在念头中打转。哪些念头呢?禅修者会看到只有两种念头:不论心流转到过去或是未来,所生起的念头不是愉悦的就是不愉悦的。
要像科学家一样地探究内在的实相,在经验的层面上了知实相。你会发现每当过去或未来愉悦的念头生起时,你就会觉得很愉快。而每当过去或未来不愉悦的念头生起时,你就会觉得很不愉快。
当感觉畅快时,心的一部分就开始反应,「喔,真好,我要更多这种感受,我要更多这种感受。」然后这种「要、要」的习性就会一直持续。同样地,我们也会发现,只要过去或未来不愉悦的念头生起,那么「不要、不要」的习性就会一直持续。这种反应会对我们的呼吸产生影响……
也许一整天之中只有片刻,你能够完全活在当下,而不是在过去或未来。心完全专注在呼吸,当下的实相。对于吸进的气息不生贪爱,对呼出的气息不生瞋恨。只是客观地观察气息进出鼻孔,不起反应。这时候,心是完全纯净的,毫无贪瞋痴。这个意识层面的纯净时刻对于囤积在内心深层的不净染污,有强大的作用、、、、、、
内心根深蒂固的不净染污逐渐浮现到表面,并且展现为各种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舒服,像是腿痛、头痛、或是恐惧、焦躁不安。虽然看起来像是问题,但其实是禅修进步的征兆。就好像当你切开脓包时,里头的脓一定会流出来。
……当纯净之心的冷水浇在内心不净染污的炭火上时,通常会使得禅修者感到烦乱不安。这也是为什么你得到禅修中心,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学习这个方法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