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传统锻炼方法易筋经八段锦如何养心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148116242762&wfr=spider&for=pc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告诉我们,有氧、非竞争、可控性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有利于改善心理健康。中国传统健身运动如易筋经、八段锦等的运动特征与这一模式的要求有相当程度的吻合。事实上,中国传统健身锻炼因其“三调”的运动特征,特别是“调心”内容的介入,更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内在作用机制。在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术中,健身气功这一独具特色的运动一直被人们用来锻炼身体和调整身心。近几年的研究也证实,习练中国传统健身锻炼可改善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特定动作和意念的身心效应中国传统健身锻炼中的一些特定动作能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如易筋经“青龙探爪式”中,通过转身、左右探爪及身体前屈,可使两肋交替松紧开合,达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的功效。传统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说明肝有舒展、通畅、升发和调达的作用。因为人的情态活动除由心所主之外,又与肝有密切关系。“两肋属肝”,所以活动两肋的动作,同样能起到调整心态的作用。中国传统健身锻炼的功法技术,虽都是以三调中的某一调锻炼为主,主张通过动作变化、呼吸吐纳或意守入静导引气的运行,但对具有统领作用的意念活动一般有三个要求,一是要求意念随形体动作的运动而变化;二是在某些动作中需要配合特殊的意念活动。如“出爪亮翅式”向前推掌时,开始意想轻推窗户,然后逐渐加力,直到有如排山倒海之势推出,收回时则意想海水还潮等。由于意念要根据动作的要求不断进行转换,就会逐渐排除各种不良杂念和紧张、抑郁的情绪,促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帮助人的精神情志得到转换调解,缓解精神紧张,提高情绪的稳定性,消除人们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使人们从失衡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克服现代人的心理障碍,达到整体优化心境状态的作用。二、不同阶段调心入静的身心效应调心是中国传统健身锻炼“三调”的核心环节,也是调身和调息的目的。这是因为练功中,无论是姿势动作的调身、呼吸吐纳的调息以及意守某穴位进入某种意境,都是在意识的指挥参与下进行和完成的,所以调心贯穿于功法练习的始终。中国传统健身锻炼实际上主要是通过意识的运用来调整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过程,改善身体器官功能,达到人体生命运动的最优化。通过调心达到入静,能使习练者处于一种安宁、轻松、愉快的良性心理活动状态,不仅有利于调节健康的心理、心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调解,达到改善身心健康的目的。三调运用的关键词是“调”,为调整、调和之意,是主动进行的调整,而“调”必须有意念活动的参与才能完成。换言之,“三调”是在主动的意念条件下进行或实施的。“用意”是意识活动,属精神性的东西,是练习中国传统健身锻炼的特点和要求,中国传统健身锻炼的健心作用也主要体现在“用意”这一要求上,因而中国传统健身锻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意功”。在中国传统健身锻炼学练的整个过程中,“用意”贯穿始终,只是在学练的不同阶段,用意的内容和层次有所不同而已。(一)重形隐意初学者刚刚入门,对中国传统健身锻炼的动作理解和接受都可能很费劲,尚处于懵懂层次,要强调“全身意在精神”,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此阶段重在外形摹仿练习,不要过于重意。当然,这时的不重意不是指不用意念活动或不要重视意念活动,而是指把注意力集中到功法动作上来。如动作的方向路线怎么变化,手脚如何运行等,不断地用意念来指导每一动作尽量做得正确、连贯和圆活,也就是把意念调整放到动作的掌握和理解上来。所以初学者的意在外形是一种初级层次的重形隐意活动,是以学习掌握动作为目的的感知过程。(二)意形并重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还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标准,不能使之走形变样,另一方面开始探求健身气功的内在实质和精髓,并加上了较高要求的意念认知过程。这时练功者不仅要把中国传统健身锻炼的“内”和“外”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动作更加娴熟和规范,而且加深了对中国传统健身锻炼的动作内涵的理解,在内意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动静等变换上开始积蓄“内劲”,追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行似流水,连绵不断”的练功状态,并逐步向“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目标努力,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功法要求。(三)重意形随经过练功者长期的锤炼,当动作达到自动化时,就会很自然地进入“重意形随”的阶段。这个阶段由于外形的动作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演练,像走路一样已经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可以说练习者已经领悟到了外形的精髓,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理解,把中国传统健身锻炼的内与外协调有序地结合在一起,对中国传统健身锻炼的真谛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这个阶段即便不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