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相推理 [复制链接]

1#
北京的最好雀斑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26560332244852&wfr=spider&for=pc

下面我简单地讲一下三相推理。也许你确实听不懂,也许你以前学过,觉得这个太简单了。但无论如何,如果不懂三相推理,藏传佛教的辩论就没办法进行。我听说台湾以前有个别法师,一直在推广三相推理,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销声匿迹了。这一次我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讲解,看看这个推理到底是怎么用的。

一个合格的论式,首先必须具足三部分:所诤事和所立的法、因以及比喻。这三者通常被称为宗、因、喻三支。其中“因”必须满足三种关系,也称为“因三相”。所以这种推理方式叫做“三相推理”。

所诤事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对它的判断存在争论,这件事情就叫做“所诤事”。我要把这件事建立成什么,所建立的就叫做“所立法”。要建立成这个法,不可能无缘无故,一定要有一种依据,这个依据就叫做“因”。这个论证还要通过某种比喻让别人明白,而且这个比喻,自他双方都可以承许,这就是“喻”。

比如,我说某某人是坏人。“某某人”就是所诤事;“他是坏人”,以前大家都不知道,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他是坏人,“是坏人”就是所立法;对方问,为什么他是坏人?你要给出一个理由,我说因为他经常偷东西,所以他是坏人,就像其他什么人一样,这个理由就是因;“像其他什么人一样”就是喻。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这个论式,比如说:某某事情是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什么什么,所以它是好的,就像什么东西一样。

佛教中,经常用一个特定的句子,比如:瓶子无常,所作之故,如柱子。

在座有很多藏传佛教的格西和堪布,一辈子都在学因明和辩论。也许我用的有些比喻不太恰当,但是也没事,如果不恰当,他们会找我辩论。不过我很多年没有进入辩论场了。

刚才说“瓶子无常,所作之故,如柱子”。所谓的瓶子,茶瓶、宝瓶,什么样的瓶子都可以,这个是“所诤事”,也就是有争论的事情。我要把它建立成无常,就是说这个瓶子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不是常有的,这是“所立法”。无常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是所作的。泥做的瓶也好,铁做的瓶也好,任何一个瓶子,都是由于很多因缘积聚,以及人们的造作而形成的,这就是“所作之故”。由瓶子是所作来证明瓶子是无常的。最后说,就像是柱子一样,柱子也是一个非自然、非常有的东西,是所作的、无常的法,这是比喻。

表面上看来,这个推理非常简单。但关键是其中圆满具足了三相。任何一个合理的推理必须具足三相,并且远离不成、不定、相违三种过失。反之,如果是不合理的推理,或者相似的推理,一定会存在这三种过失。只有三相具足的立论才可以树立为正量。

宗法

“瓶子是无常,所作之故,如柱子。”是不是合理的推理呢?首先观察所作跟瓶子之间的关系。立论中说瓶子是所作的,实际上它也确实是所作的,这样第一相就成立了。如果把瓶子改成虚空:虚空是无常,所作之故。那虚空根本不是所作的,第一相就不成立。辩论的另一方要回答“不成”。

辩论时,作为立论者,我坐在这里,对方向我击掌辩驳,我只可以作四种回答:如果承认的话,我说“承许”;如果他的理由根本不成立,我说“不成”;如果理由并不一定能推出结论,我说“不定”;如果理由与结论完全矛盾,我说“相违”。承许、不成、不定、相违,除了这几个句子,没有什么互相争吵的。对方给你发“太过”的时候,你啰里啰嗦说很多,那已经违规了。

因此,如果对方说“瓶子是无常,所作之故,犹如柱子”。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推理,那就回答说“承许”。

如果用一个世间的例子,比如说,克林顿是美国人,因为他是美国籍的缘故,就像老布什一样。首先看第一相,克林顿是美国籍,这是对的,那第一相是成立的。用布什作比喻的话,老布什大家都认识,比喻也是成立的。从美国籍推出是美国人也是可以的。我们就说“承许”,对方的立论已经成立了。

反之,也有不成的情况。比如说,虚空是无常,所作之故。所作在虚空上面根本不成立。大家都知道,虚空是无为法,并不是任何因缘所造作的,所以这是不成的。再比如说,李登辉是美国人,是美国籍的缘故,也应该回答“不成”,因为李登辉本来不是美国籍的。

这是第一相的道理,也就是看因和所诤事之间的关系。因和所诤之间的关系如果成立的话,可以进一步观察其他两相。如果因和所诤之间的关系不成立,整个论式不用再观察,一定是错误的,你说“不成”就可以了。

同品周遍

第二相是因与所立法之间的关系。按第一个例子来说,就是无常跟所作之间的关系。我们看一下它们有没有周遍的关系:凡是所作的肯定是无常的,所以同品遍是有的。反之,若说:瓶子是无常,所量之故。所量就是现量和比量可以衡量的,它的范围比较广。那么所量是否一定是无常呢?不一定。常有的法也是可以衡量的,所以同品遍不成立,我们就要回答说“不定”。如果拿前面世间的例子,可以这样立论:克林顿是美国人,因为他会说美式英语之故。这时也要说“不定”,因为会说美式英语的人很多,不一定只有美国人才会说。

异品周遍

第三相是异品周遍。异品遍是从所立法和因的反面来进行衡量。

这可能有点专业,但是我还是要讲完。如果不懂的话你们睡觉就可以了,听这节课就像吃安眠药,睡一会儿就过去了。

同品遍指的是所立法和因之间正面的关系。比如,只要是无常的一定是所作的,是美国籍的一定是美国人,这叫做同品遍。

异品遍是从它们的反面来讲的。一旦所立法退失,因法也随之而退失。以“柱子无常,所作之故”为例,所立法是无常,其反面是常有;因是所作,其反面是非所作。若是常有(所立法退失),一定是非所作吗(因随之退失)?的确如此。那异品遍就是成立的。再比如,声音是勤作所生,无常之故。所立法的反面是非勤作所生,因的反面是常有。如果是非勤作所生一定是常有吗?不一定。雷电也是非勤作所生,但并不是常有。所以异品遍不成立。异品遍不成立时,也要回答说“不定”。

最后一种叫相违相似因。比如说,柱子是常有,所作之故。其中,所作跟常有完全是相违的关系。我们应该回答说“相违”。如果用世间例子,可以说:克林顿是德国人,因为他是美国籍的缘故。此时也要回答“相违”,因为德国人不是美国籍的,这是推不出来的。

你理由决定吗?

对于一个论式,首先观察因在所诤事上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再观察所立法与因之间的关系。这时就可能出现不定的情况。所谓的不定,就是这个理由一部分可以成立所立,但一部分不能成立。现在很多人经常这样讲:这个人应该是坏人,为什么?我觉得他是坏人。“这个人”是所诤事,“坏人”是所立法,“我觉得”是因。那么“我觉得”跟“坏人”之间,有没有周遍的关系?有没有决定性的关系?没有。“我觉得”不一定能证明他是坏人,有时候你也会误解好人。所以现在很多人,最主要是在这个地方过不去,所用的经常是一种不定因。

即使是世间智者,有时候也会在这个问题上碰钉子。据史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一次在途中遇到一个孩童,在路上用泥土堆了一座“城”挡住了他的去路。孔子告诉他说:“我的马车过来了,请你把泥城让一下。”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回答说:“听说你是所谓的孔夫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达人情世故,无所不知。世人都说车要绕着城市走,而从来没听说过城市要绕开马车的,这个道理你难道不知道吗?”孔子看这个孩子很聪明,就下车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他说:“我叫项橐。”

孔子想考一考他,继续问:“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水没有鱼?……”提出了好几个问题。

项橐回答:“土山没有石,井水没有鱼,……”一一做出了正确回答。孔子难不住他。

接着项橐又反过来问孔子:“听说您是非常有智慧的,我想问您几个问题:鹅和鸭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仙鹤为什么发出动听的鸣叫?松树为什么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

孔子回答说:“因为鸭和鹅的脚是方的,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因为仙鹤的脖子很长,所以能发出动听的鸣叫;因为松树的树心是结实的,所以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

项橐反驳说:“如果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那乌龟也可以浮在水面上,难道它的脚也是方的吗?”

这个辩难,孔子没办法回答。

孩子继续问:“青蛙也可以发出动听的鸣叫声,难道它的脖子也是长长的吗?竹子也是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难道它的树心也是坚实的吗?”

这三个问题孔子都没办法回答。因为孔子前面讲的理由,全是不定因。只有一部分因可以遍于所立,另一部分不能遍。所以,他的马车只好绕开孩子的泥城离开了。

因明三相推理中最主要的几个概念一定要明白:“不成”是因在所诤事上不成立;“不定”是因和所立之间没有同品周遍或者异品周遍的关系;“相违”指所立和因之间完全矛盾;“成立”是三相都成立。只有最后一个是合理的推理。比如,有人说某某人是坏人,因为什么什么。他的理由完全找不到任何不成、不定或者相违的过失,那他的观点完全可以成立。

现在法律判刑的时候,也要举出很多理由,与因明这样的推理论证有些接近。但是他们的方法并不完整,如果严格按照因明的逻辑来观察,不一定很圆满。

除了前面讲的三相,因类学中还有些不同的说法。像《成量品》中的一些观点,个别大师就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所立法和所诤事的因,需要成立在它们的总合法上面等等。年,我翻译过麦彭仁波切的《因类学》。在《因类学》以及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里,都有关于“因”的一些分析。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过真实的辩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

摘自(击掌空声.佛教的辩论方法——台湾华梵大学演讲)

上师更多开示/p>

索达吉堪布:证悟空性之功德?

米拉日巴尊者阐释十度

没有“断我执”之正见,即使修大圆满明点也不一定有利

索达吉堪布:证悟空性后,因果、大悲心是否合理?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一节课

附《上师瑜伽速赐加持》讲记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二节课

附《上师瑜伽速赐加持》修法仪轨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四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六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四十九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五十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五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五十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五十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五十四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五十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五十六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五十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四品轮回过患?第五十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五十九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四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六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六十九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七十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七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五品因果不虚?第七十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七十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七十四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七十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七十六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七十七节课

内容删了《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七十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七十九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八十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八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八十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六品解脱利益依止上师?第八十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七品皈依?第八十四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七品皈依?第八十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七品皈依?第八十六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七品皈依?第八十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七品皈依?第八十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七品皈依?第八十九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七品皈依?第九十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九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九十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九十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九十四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九十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九十六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九十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九十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九十九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零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零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零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零四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零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零六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零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零八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零九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一十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一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一十二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八品发殊胜菩提心?第一百一十三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九品?念修金刚萨埵?第一百一十四节课?百字明之具体修法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九品?念修金刚萨埵?第一百一十五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九品?念修金刚萨埵?第一百一十六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九品?念修金刚萨埵?第一百一十六节课(附修法)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九品?念修金刚萨埵?第一百一十七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九品?念修金刚萨埵?第一百一十七节课(附修法)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九品?念修金刚萨埵?第一百一十八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品?积累资粮?第一百一十九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品?积累资粮?第一百二十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品?积累资粮?第一百二十一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品?积累资粮?第一百二十二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品?积累资粮?第一百二十三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品?积累资粮?第一百二十四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品?积累资粮?第一百二十五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二十六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二十七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二十八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二十九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三十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三十一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三十二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三十三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三十四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三十五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三十六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一品?上师瑜伽?第一百三十七节课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二品?往生法?第一百三十八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二品?往生法?第一百三十九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二品?往生法?第一百四十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二品?往生法?第一百四十一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二品?往生法?第一百四十二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二品?往生法?第一百四十三节课(索达吉堪布)

《大圆满前行广释》第十二品?往生法?第一百四十四节课(索达吉堪布)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一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二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三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四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五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六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七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八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二十九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一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二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三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四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五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六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七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八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三十九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一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二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三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四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五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六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七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八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四十九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一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二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三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四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五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六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七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八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五十九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一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二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三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四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五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六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七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八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六十九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一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二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三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四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五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六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七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八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七十九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一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二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三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四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五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六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七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八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八十九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九十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九十一修法)

前行实修法(第九十二修法)

般若摄颂浅释第一课

般若摄颂浅释第二课(补贴第一课,昨日系统显示不全)

般若摄颂浅释第三课

般若摄颂浅释第四课

般若摄颂浅释第五课

堪布索达吉:气功人士理所当然应学佛

索达吉堪布:谈心理疾病、附体纠缠的因果

索达吉堪布:诚心随喜胜过不清净的“广大善法”

索达吉堪布:什么法是一切修法的重中之重?

索达吉堪布:梦兆感应

索达吉堪布:神通和梦境不宜讲太多,踏实修行是正路!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最易中招的三种魔!

索达吉堪布:能回忆前世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发愿

索达吉堪布:积累福德是执着吗?

上师示现纵使千差万别,弟子信心仍应永恒不变!

往生法平时就要修

大上师转为恶蝎的真实因果故事

索达吉堪布:学会在上师面前发愿

索达吉堪布:随时随地禅修

不救一虫,何以救天下

证悟空性结果

为什么在境界未稳固之前需要住在寂静地修行?

末法时代魔的力量很强

境界再高也不忘因果!?

什么是舍法罪

我们(佛弟子)时时刻刻中应该保密的有三种!

索达吉堪布:真正的修行人如何对待挫折?

索达吉堪布:在这个越发崇尚物质和科技的时代,是否佛教对人类社会来说可有可无?

索达吉堪布:学佛后怎样面对跟自己有仇的人?

索达吉堪布:伏藏授记的密意与缘起

索达吉堪布:在现今时代,怎么样才能很好地弘扬佛法?

索达吉堪布:发心修行真的很难,该如何面对这方面的障碍和困难?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真的存在命运吗?那又该如何看待命运?

索达吉堪布:谤法的人破了何种戒律?与彼交往有何过失?

索达吉堪布:显宗上师,需要有什么样的条件?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应当全心全意依止一位具足法相的上师?如何依止善知识(2)

索达吉堪布:通过光盘依止上师和一对一地依止上师,完全一样吗?

索达吉堪布:谁是你的上师?——如何依止善知识(1)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佛教徒都需持守戒律,其利益何在?

索达吉堪布:如何用中观的方法了达一无所住的道理?

索达吉堪布:地藏菩萨有一句名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索达吉堪布:开示工作和修行如何协调?

索达吉堪布: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还必须考虑将来的死亡!

索达吉堪布:在21世纪的今天,佛教会面临什么挑战或者机遇?

索达吉堪布:怎样面对今生对自己不利的缘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