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字诀补泻千古不传奥秘 [复制链接]

1#

六字诀养生法出自《养性延命录》,成书于南北朝时期茅山道士陶弘景。最全面最权威的校注版本,当属中华书局二零一四年出版由王家葵校注的《养性延命录校注》。

由于一千六百多年的演变,六字诀有了许多发展和完善,上世纪八十年代,影响之广、规格之高是中央电视台播放多次的《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养生法。

关于六字诀出声与不出声的问题,以及补泻问题历来是传授者爱好者议论纷纷的话题,有人认为出音为泻,不出音为补。

比如:《云笈七笺》《遵生八笺》《急救广生集》《寿世传真》等等资料,都是要求练功不出声。

马礼堂老前辈开创了发声和动作导引结合的先河。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第四》有四段重要的论述:

《玄示》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恶者丧其形。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志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周形骸,调畅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

《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

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

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呬。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嘘呬者,长息之忌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于仙经。

凡病之来,不离于五脏,事须识相。若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藏病者,体有冷热,呼吸二气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胀满,嘘出之;脾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依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须恭敬用心为之,无有不差,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

这几段功法的引用说明气功治病健身,在南北朝时期已经相当流行,而且被广泛的采用。原文清楚的讲述了气功治病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治疗效果毋庸怀疑。

为什么今人练功好为将信将疑?好为思前想后?一个问题:心神不够专一,学习不够系统,东看一点西看一点,一窥全豹。

自己的实践才能出真知!

关于六字诀补泻问题,我先给大家提个问题:

“你觉得久病之人是病气多,还是正气虚?急病之人是邪气实?还是正气盛?”

对待这样的情况,六字诀练功是应该补好?还是泻好?

我再讲一个例子:

除草剂一撒,秧苗和野草都枯萎,人们当然希望的是只有野草枯萎最好了!能做到吗?

同样,化肥一撒,野草和秧苗都在茁壮成长,人们当然只希望秧苗茁壮成长,能做到吗?

练过六字诀养生功多年的朋友,我们再想一想,你怎么保证,我这一遍六字诀是只泄病气,不泄正气,下一遍六字诀,只补正气,不补邪气?

这样一想是不是就能开阔思路?明白一些千古不言的奥秘呢!

补泻是中医的治疗手段

没有定性定量分析,单讲补泻没有意义。

所以我告诉大家,不要觉得一泻就是不好,一补就有多好。

那种不管大人小孩,有病无病,动不动就进补,实在是滥用中医理论

六字诀,传播健康养生,用最简单的方法养生,同时也望各位的分享。

功友分享

世间皆苦,只是你没经历过我靠老六字诀和国体八段锦治好自己的寒痹症

真实的练功经历,告诉你练六字诀能给你带来哪些好处

“体验走火入魔”与马礼堂养气功的神奇

养气功治愈了结膜炎、干眼症

一位太极世家的分享:六字决的妙处

肝病区案例

马礼堂六字诀对肝囊肿治疗

从肝癌一步之遥转为肝硬化

六字诀肝病的克星

胃病区案例

胃病——六字诀攻克

肺病区

六字决肺癌的克星

六字诀——治愈肺气肿

六字诀能杀癌细胞

体虚

医院治疗无效到认识六字诀

八年之病,获得新生

从"半条命"到精神焕发

文章不错,点个好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