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www.xftobacco.com/m/海子的死,三十年后仍让人唏嘘,多么灿烂的生命,就那么像流星一样划落了。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对海子表示非议,有人认为海子是靠死亡才获得的诗名;有人认为他的诗不过是青春期的激情写作,在思想深度和诗歌成就上可以排在他前面的有一串长长的名字;有人认为他的诗如今迅速变得大众化,而大众化往往是庸俗浅薄的,比如汪国真的鸡汤诗;有人认为他的许多诗作,不过是习作水平。
一个单纯善良的人,在死后尚且受到这么多的指责,他生前受到的伤害可想而知。
海子的自杀原因,西川在《死亡后记》中已经总结得比较全面,他认为海子出事的原因有:一、自杀情节,海子受到深信天才短命和诗中大量死亡意象的暗示,“倾心死亡”。年11月18日的日记记载他在初恋失恋后差点干掉了自己。二、性格原因,海子纯洁敏感,愤怒起来像只豹子。三、生活方式上,他社交圈封闭而孤独,而且拒绝结婚成家。四、诗人荣誉上,他渴望做诗歌烈士。五、被气功所害,年他的日子里就记述了全身骨骼咯咯做响的异常;六、最后一次见初恋小武被冷待,是导火索。七、写作方式上,他自我燃烧式地追逐太阳般的诗歌伟大理想,具有向诗歌献祭的冲动。
作为海子的好友,能懂海子的人,笔者认为西川的归纳是比较合理的。本文无意深究海子自杀的更多原因,而将分析他的几封遗书之间的迷惑,探究他的内在心理和生命内涵。
海子在赴山海关前准备好了五封遗书,强烈指出自己走上绝路都是常远害的,常远必须对海子的死负责,“一禾兄:我是被害而死,凶手是邪恶奸险的道教败类常远。他把我逼到了精神边缘的边缘。我只有一死。”他还说,常远残暴地揭开了自己的心眼通或耳神通,对海子进行了幻觉折磨。
海子的遗书里有着极强的复仇意味,他要求有关部门必须严惩对他进行精神折磨的常远和孙舸,还叮嘱父母一定要练好气功找他们报仇。写这些遗书的时候是在深夜,海子情绪激动,精神狂暴,一方面可以说是精神病发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海子生命中所有的冲突和愤怒达到了极点:对于他的敌人,一个都不饶恕。
海子看来,自己首要的敌人就是会气功的常远。常远是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同事,对道教气功、藏传密宗气功、法制系统很有研究。海子生前与他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探讨气功问题,并且交流打坐修炼心得。常远后来在交待的检查材料中说,自己与生前的海子关系非常融洽,连一句拌嘴的话都没有讲过。那为什么海子还会对常远产生深切的仇恨呢?笔者认为,可能因为常远是海子在气功方面的引导者,对海子的神秘精神世界影响非常大。到后来,海子练习气功时产生了痛苦的精神分裂症状,愤怒的海子便把罪责归于常远。这在旁人看来,有点找替罪羊的感觉,但对于偏执的海子来说,是常远带他走上气功之路的,自己现在走火入魔,他必须负责。
常远
海子的敌人,还包括对他施加过尖锐指责的诗歌界同行们,以及生活种种不幸遭遇的施罪者们。我们知道,海子生前在诗歌界并不受欢迎,他只是个黑道诗人(地下诗人),他的诗歌难以在主流官方刊物发表,只能花费巨额财力自行打印分发给别人。而当时有的诗人大段抄袭海子的诗,却得以公然发表,获得巨大声誉。年北京作协的西山会议上,海子的长诗受到严厉批判。年,在幸存者俱乐部会议上,海子的长诗同样受到嘲讽和批判。对于海子来说,诗歌,尤其是长诗,是比命还重要的东西!同行们对长诗的否定,深深地刺痛了海子的心。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海子个头小年纪小,加上沉默寡言,是人群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在人际关系中,他懦弱沉默,缺乏威严,容易被人轻视。从内心深处而言,海子是希望得到人尊重的,至少在人群中有点威望,不容易被人侵犯。这从他留胡子的行为可以表现出来,胡子对男性来说是阳刚和力量的象征,留大胡子可以让海子看起来不同一般人,赢得别人的尊重。海子的第一个笔名“扎卡”具有凶狠的意味,这也是他渴望力量的体现。
现实生活中不被尊重被孤立的人际状态,必定让敏感的海子感受到了伤害,虽然他表面很温柔,但这种伤害蕴积在心里,总有一天会化作愤怒爆发出来。
到了后期,海子已经是愤怒的复仇的海子了。大量诗句充斥着血和复仇,“不可饶恕草原上的鬼魂/不可饶恕杀人的刀枪/”“今天有书的必须读书/今天有刀的必须杀人”(《我飞遍草原的天空》),“野蛮而复仇的海子”(《春天,十个海子》),“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其中只包含愤怒、忧伤和天才”(《太阳.土地篇》)
海子的敌人,还包括他自己。
他在日记中写道:“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海子做为一个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诗人。他同样面临人的各种欲望的困扰,比如对幸福爱情的渴求,对诗歌事业成功的渴求,对令人不孤独的亲密关系的渴求。作为诗人,海子无疑是天才。天才对他渴望得到的东西有着异乎常人的欲求,这些欲求由于天才自身的固有弱点难以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的痛苦感受也更激烈。所以叔本华说,“天才,世间最痛苦者也”。
欲望之外,海子还感受到了本能中的死亡冲动,即“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弗洛伊德所说的死本能。死本能其实是一种令人强大的力量,是努力让欲望得到满足的强力。这种本能冲动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海子需要强大的力量,获得人际关系中的威望,获得绝对幸福而不会心碎的爱情,获得诗歌理想的实现,获得该得的一切好东西。
海子在现实中,这些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这种致人死命的力量便成了一种“魔”。海子在日记中写道:“魔—这是我的母亲,我的侍从,我的生命形式。”人性与魔性在海子精神世界形成了激烈的搏杀,正如天使与魔鬼、太阳与黑夜、火与水一样的激烈斗争。这种斗争让海子的生命燃烧了起来,一方面富有力量与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走向毁灭。“我挚烈地活着,亲吻,毁灭和重造,犹如一团大火,我就在大火中心”。时时刻刻地同无形的敌人作战,那敌人便是诗人自己。
最终宽恕一切,为人类受难救赎
海子最终的遗言说:“我的死与他人无关”。写这些话的时候,他比较清醒,他最终选择了宽恕,宽恕世人,也宽恕自己。从一个也不原谅到宽恕一切,说明海子身上的神性终归战胜了一切,体现出诗人为人类受难救赎的崇高人格。宽恕一切,跟佛家“世间一切罪孽由我承担”的大悲悯、为拯救世人而受难的基督的大爱相似,也有着认识到苦难命运无可反抗的悲凉意味。
海子自认为是诗歌的国王,立志于做诗歌的烈士,他要反抗一切,甚至太阳也是他革命的对象,他就是太阳。他诗中写道“画强暴的一团火,代替天上的老爷子”。反抗一切,本质上便意味着反抗命运。只可惜,他不过是个软弱的诗人,空有一腔热血,只能挥洒在诗歌世界。他追求世间绝对的公平,普遍的爱与和平,人类永恒的幸福。陌生人之间消除敌意,善最终战胜恶。这种对天国世界的追求必定不能实现,便注定了诗歌理想的失败,注定了诗人作为存在的悲剧。
鲁迅在临终前的文章说,对那些攻击过他的敌人们“一个也不宽恕”,这份坦诚和勇气令人钦佩,却也透着刻毒仇恨。
海子对现实世界的不幸遭遇、理想的破灭,也长期处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强烈抗争中。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原谅,与全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对他而言,和解即意味着燃烧的生命大火到了熄灭的尽头:生命如果不再燃烧,理想如果不再令人向往,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他的生命本质就是“向死而生”,对他而言,生是向死亡加速的过程,死是生的更高层次的生命。海子深信复活,深信天堂的存在,肉体死亡后灵魂将与“道”为一,与“梵”为一,成为整个宇宙而无处不在。他选择原谅一切,更彰显出他的善良的可贵,一种心怀人类大爱的悲悯胸怀和崇高人格。那些至今仍非难海子的所谓诗人们,何不试问自己是否真的善良、看淡名利、关心人类?海子不是神,但他是值得肃然起敬的崇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