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修炼气功或以练功实修来探索研究生命奥秘,只能算是个“半路出家人”。“日月荏苒,岁不我与”,我们要加倍努力,避免误入岐途,尽量少走弯路,积极进取,不断实践性命双修的传统气功。
人们如有幸遇到先知大德,那是他们的福分。但岁月悠悠,明师难求。目前有些所谓的“附体者”或“通灵者”,大多是巫婆、神汉现象,这些巫婆、神汉也有神奇“能量”上的差别,其“能量”大者骇世惊俗,不可一世,却总是昙花一现,虎头蛇尾,或隐名遁世,与世无补。
面对这些现象,使得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要做些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工作,尤其要弄通传统气功性命双修的理法。
孔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研习传统气功,勤读古籍秘旨,但不能死读书,不能因循守旧。要从古代气功中汲取精华,就不能仅停留在古人的词汇隐语中捉迷藏、兜圈子、做文章,这样不仅功理不能达,修行不能通,也违背了实事求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思维。现笔者就传统气功中性命双修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于炼性。性即元神,元神是什么?元神是否俗称的灵魂?古典的道书指元神为灵魂。灵魂的实质又是什么?灵魂是否人体的主宰?它能否独立存在?据称瑜伽功“身心分离法”和道家功“投胎夺户法”,可促使“灵魂”独立,实际上很少有人相信这类功法,至于问津者就更少了。
关于修命。要修炼肉体,使之健康长寿,首先要搞清楚肉体有什么特质,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避免盲修瞎炼。
要回答上述问题,笔者以为应该与人的本能——性欲联系起来。现代科学发现,无论男女老少,尊卑贵贱,文化深浅,每个正常健康人,自始至终都受到性欲、性冲动的自然骚扰,只是由于自幼受到社会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法律等的种种限制,这种欲望才被深深地禁锢于人的潜意识之中。
其实,我国先哲们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如老子云:“不知男女之合而作,精之至也。”,孟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性也。”。都把性欲、性冲动视为人类的天赋本能。今日的气功修炼者如能对此也有较全面的了解,则对于传统功法中的性命双修就比较易于理解和掌握了。
例如道家内丹功法中的“筑基补破”、“炼精化气”、“活子时”、“取坎填离”、“还精补脑”等等,以及密宗和瑜伽功法中着重打通中脉,运动脊柱,把下部海轮的性能量引至上部月轮,转化为光、转化为神的做法,其大意就不难领会了。特别对丹经中的隐语可以有所悟解,如“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见《悟真篇》),“性命根,生死窍,说着丑,行着妙,人人憎,个个笑”(吕纯阳语),“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人失笑”(见《悟真篇》),“神仙不肯分明说,说与分明笑煞人”(薛道光语),“此道易生毁谤”(石杏林语),“淫性即佛性”(见《慧命经》等)。
性能量(或称元精)在人体中究竟起到何等特殊作用?传统气功十分重视元精在性命双修和保健养生中的地位。练功者应否禁欲,人们有不同的看法,现代医学认为有节制的性生活,是健康长寿的保证,而传统的佛道两家养生多主张禁欲。笔者认为,从老年保健和抗衰老的角度看,其关键是能否把性能量保持、强化和转化为气、转化为光、转化为神的问题,如果只禁不化,最终难见实效,甚或有害心身。
总之,传统的性命双修功夫,如拨开阴阳、八卦、五行、炉鼎、铅汞等层层迷雾,似乎离不开以下四点:
一是动中求静,求得心态平静。也即平息心猿意马,提高元神的作用。古人称之为“心死神活”或“观自在菩萨”。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很难。
二是天人相应。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主动适应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要理解阴阳互化、形神依存的原理。首先不能热衷于名利,要淡化清净,宁静致远,这是实现天人相应的前提。
三是性能量的强化或制伏、或转化、或升华,这是修命的关键。道家内丹术对此形成了独特的直接修炼方法,其他佛、儒等各派也有间接的修炼方法,各有利弊,但后者更适宜普及推广。
四是练功中武火、文火的调制和利用。性命双修功夫中,火候的运用极为重要,也很难掌握。火候掌握得好,文武调制自如,对练功初期筑基补破颇有益处。(甘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