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气功名人轶事谭嗣同与气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口碑好的医生 http://pf.39.net/bdfyy/zqbdf/

戊成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学识十分渊博。他于经史辞赋之外,“于基督教义、神学、佛学,无不精研,而于政治、哲学,致力尤多”(欧阳予《く上欧阳瓣疆师书〉序》)。同时,也接触和钻研过自然科学并且还曾练过气功。如一八九六年春,他在北京接触了佛学者吴雁舟、夏穗卿、吴小村父子等人,相与讨论教义,颇为投机;“于是重发大愿,昼夜精治佛咒,不少间断。”通过不断的刻苦锻炼,已“渐渐自能入定,能历一、二点钟始出定,目中亦渐渐如有所见。”同年八月,谭嗣同在江苏南京做候补知府时,又结识了佛学大师杨文会,潜心钻研佛教的法相宗、华严宗的教义,写出了《仁学》一书,并继续坚持修炼气功。

谭嗣同练习气功的方法是“坐静室,屏视听”。他是从学习佛家的“止观”、“入定”开始的,在“入定”中产生了强烈的气功效应。“静极矣,于气则能摄”(《石菊影庐笔识思篇》)。又说.“吾每于静中自观,见脑气之动,其色纯白,其光灿烂,其微如丝,其体纡曲纡绕”。他的所谓“脑气之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真气运行了。他体验到,真气的“长短、多寡、有无,屡变不定,而疾速不可名言,如云中电,无畿微之不肖,认识到“脑气之动”是人体生物电产生的效应。于是有“信乎脑即电也”(《仁学》)之说。

在真气运行中,他认为“脑气之动”是受着意识支配的。起初,他还以为“脑之动”是不加意识的“无法之动”,直至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乃知不然”。“当其万念澄沏,静伏而不可见;偶萌一念,电象即星,念念不息,其动不止。易为他念,动亦大异,愈念愈异,积之至繁,即又混淆不复成象矣。”“于其异念则异动,因知动法皆摹似乎念,其念即某式,某念变某式,必为有法之动,且有一定之比例”《仁学》)。真气的运行、变化、消息,都取决于意识的支配。于是他得出结论:“元气一运无不运者,人心一不运,则视不见,听不闻,运者皆废矣”《石菊影庐笔识·思篇》

谭嗣同处身于维新运动兴起的时代,作为一个积极号呼中、南北奔走的改良志土,为了挽救祖国的危亡,立志要将“各国之长并取之,各国之弊立去之”,不可能悉力去探索气功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在他谈到气功的实质时,慨叹地说:“惟其理至赜,牵涉万端”;而真气的变化又“为时太暂,不容一瞬,虽欲详考,其道无由”(《仁学》)。特别是他牺牲的时间过早,接触气功为时短暂,没能容许他继续研究下去,确实令人惋惜!然而,在火热的政治斗争中,仍能刻苦修炼,达到了“能历一、二点钟始出定”的气功境地,却也是难能可贵的。(萧传柳)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