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代中医名家,不少人精通气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21105/12216578.html

东汉名医华佗,主张人体应当适当运动,并创立五禽功法,身体力行,结果“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后汉书·华佗传》)他的的弟子吴普经常用这种方法锻炼身体,活到了九十多岁,视力、听力都很好,牙齿也很牢固。

晋代名医葛洪,“尤好神仙导养之法”,“河洛图纬,一视便止。”他在《抱朴子·内篇》里,明确提出了气功的精要和作用:练功“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练功有得,长于“存想”。

功法是:“闭目存思,想见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下入毛际(此指头发)渐渐入顶,如雨初晴,云入山,透皮入肉,至骨至脑,渐渐下入腹中,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若彻,则觉腹中有声汩汩然。意专思存,不得外缘。斯须即觉元气达于气海,须臾则自达于涌泉。则觉身体振动,两脚卷曲,亦令床坐有生拉拉然,则名一通。一通二通,乃至日别得三通五通,则身体悦泽,面色光辉,鬓发润泽,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

宋代医家陈直,根据《内经》理论,通过亲身实践,指出:“摄养之道,莫若守中实内以陶和;捋护之方,须在间日安不忘危。”“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并对身心关系作了辨证的说明:“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自心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明代医家李时珍,深明“内视”之妙,指出:“紫阳《八脉》所载经脉,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清代医家徐灵胎,对于元气与丹田,更有独到心得。

以上所举,可见古代医家重视气功之一斑。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