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江湖骗子气功大师层出不穷,还总有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合理性的存在,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在为了追求合理性而努力着。可有时,人们身上就是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

举例来说,那些夸大对产品宣传,不切实际的带货主播们反而会收获大量的粉丝;还有经常爆出诈骗或不道德行为的气功大师,常会有人也会盲目地信奉他们。做出这样行为的人们,是因为自身的“非合理性”因素作祟吗?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里昂·费斯廷格发现,人们并不是因为自己身上“非合理性”的思考方式才得出这样的认识的。根据他的观点,与其说人们是在追求合理性,倒不如说人们更容易陷入非合理性中。费斯廷格把这种现象定名为“认知不协调”现象。

年,费斯廷格通过一个实现证明了“认知不协调”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他首先让大学生们进行一些单一无聊的工作,比如将一个放在盘子中的小物件摆到另一个盘子里,然后重复这个动作一小时;或是做几百道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题。他将这些大学生分成三组,在三组都做了一小时无聊工作后,实验内容发生了变化。

他告诉第一组成员,在进行实验后,他们要对刚才的实验是否有趣,是否有价值予以评价。得到的答案几乎是异口同声的,他们大多数人觉得这个实验无聊至极,毫无价值可言。

而对于第二组和第三组组员,让他们在做评价之前,先要向别人转达:这个实验相当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他们会因此收到回报,费斯廷格给了第二组的组员每人20美元作为报酬,而只给了第三组组员每人1美元。

在他们拿到了报酬后,费斯廷格要求他们开始评价刚才的实验是否有趣,是否有价值。

实验的结果是,拿到20美元的第二组组员对于刚才实验的态度,比起第一组更加否定。只拿到1美元的第三组成员对刚才的实验评价却非常高。

乍看上去,如果得到的报酬更多的话,人们对于实验的评价理应更高,但实验结果却与推测完全相反。

费斯廷格将这个实验结果解释为人们的“认知不协调”。那些拿到20美元的组员,可以谎称实验很有趣,作为代价他们会得到一大笔酬金,这已经可以构成他们说谎的理由。既然这件事对别人也没有害处,所以还不如对他们说这个实验很有趣。简简单单说个无伤大雅的小谎就能拿到20美元,这无疑是值得的,所以他们没有必要改变自己内心对于实验的看法,他们还是在心里觉得实验无聊。

但是,那些只拿到1美元的组员心中必然会不舒服。他们做了一个小时的无聊实验,却没有太多的报酬。即便说谎也只能拿到1美元,所以自己也没有向别人说谎的必要。这显然是一件自己也无法接受的事。因此,为了使这一小时的工作变得有理可循,他们就有必要使自己觉得这个实验是有价值的。

如果身边存在像这样互相矛盾的认知因素时,自己心中产生的对于行为和心理的不一致性就可以被称为“认知不协调”。一旦产生这种情况,人们就会觉得很紧张,并且变得不安,内心也很不舒服。所以,人们就会寻找怎样才能消解这种不和谐的方法,寻找心中的安定。

费斯廷格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实验,是为了解释在当时盛行的邪教信徒们的行为。那些邪教徒在平安度过自己信奉的邪教鼓吹者预言的“世界末日”之后,不仅没有与邪教组织划清界限,反而变得比从前更加热衷于符合邪教的宣传,甚至自己也参与到了传教的行列。

这件事在费斯廷格看来是无法理解的。这些人其实就是陷入到了极度认知不协调的痛苦状态之中,因此,比起面对这样让自己痛苦的现实,这些人更倾向于选择坚持自己的信念。

认知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可谓俯拾皆是。恋人朋友也好,娱乐明星也罢,只要我们喜欢一个人,就算那个人的缺点或错误被公之于众,我们也会继续支持,而不会半途而废。

乍看之下,这种行为被看作是矢志不渝的良好品德;但是,大部分情况却与之相反。反面证据越多,那些坚守信念的人,就越发脱离自己的个人因素,更加积极地(甚至狂热地)去喜爱支持那个人。

根据认知不协调的理论,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要么就是为了不让自己觉得自己判断失误,这正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