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是来自祖国医学的概念,随着气功运动的普及,它们被广大气功爱好者所接受。人们在实践中体会着,理解着它们的含义及其关系,本文也谈谈对它们的理解。
气功运动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年就有着关于气功较为完整的锻炼过程的记载,在漫长的气功历史中,人们实践和发展着气功,成为今天人们所熟悉的运动。不管是哪种气功,哪个门派,也不管功法和功力如何,都离不开对精气神的实践和提高锻炼。
那么三者的关系是怎样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以神为主宰,以精为基础,以气为动力,三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互养互炼,互相提高的密切关系。
一、神为主宰
神即人的感觉、思维活动,肢体、运动等。神是由心产生的,心本不动,动则叫做神。神分为元神与识神,识神世叫欲神。“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元神是人类几千年本能发展的结果,是人的根本。
而识神是参与人的一切活动,是通过后天学习、生活而所得,正确与错误,生活准则,知识经验道德等等这些都是识神。元神是识神的基础,元神制约识神,而识神又促进元神的健全,发展和提高着元神,两者相辅相成。
神不但维持着人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各组织功能起着平衡调节作用,它是生命的组成部分,一时也不能脱离人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不是空中楼阁,是有物质基础的。心是主神明的器官。“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云节藏象论》,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人的思维活动与心脑密切相关。
在气功锻炼中,神为主宰。在气功练习时,不能有杂念,要意守,要入静,这时元神才有所动,才能对气进行有效的控制。意念是元神发出的思维活动。当某个脏腑或器官阴阳失调时,元神发出指令,通过气的作用,使其恢复平衡或达到新的平衡,从而维持了功能的正常与提高。“元神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元神显露后,元气随之生产而且更有活力,这时元精也开始生产。整个过程都是以神为主宰,神主导着气的运动,气又些影响着精的贮现藏与发展。
二、精为基础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两神相遇,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篇》)“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
精是生命的基础和根本它与生俱来,这些就是“先后之精。”人的生理活动不断地消耗着它,那么就必须依赖于“水谷之精”的不断补充,生命才得以维持,功能才能健全。“水谷之精”也就是“后天之精”,它是通过摄入的食物,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精微,“后天之精”不断补充和培育“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又依靠“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
通过气功锻炼,就是提高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那就必须以精为基础。肾脏贮藏的精达到满盈,脏腑之精气也就充盈,这时气更加有活力,气到则营养到,各种废气也能及时排放出体外。各种功能活动有了物质基础,脏腑及其它器官活力倍增,功能达到了提高,所以精是神和气的基础。
三、气为动力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质。“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根据特点和性能分为“宗气”、“营气”、“卫气”、“元气”等。
“宗气”是氧气与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贯注于心脏之脉,上下呼吸,下则蓄于丹田,下行于足。“营气”是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而来,循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营运全身。“卫气”是由水谷精气所化生的,行于脉外,敷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元气”是肾中精气所化生而来,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元气是人体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物质,又名“真气”,它禀受于父母,又要得到“后天之气”的不断补充和濡养。
气是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生命的维持,各种功能的加强,营养的输送,“浊气”的排泄与抗御,阴阳平衡的调节,精的收藏与发放,神的纯全等等,都必须依赖于气的动力作用。
元气在人体,无处不有,“元气之生,周流于身”,它是人体的原动力,所以,对气的锻炼其主要的是对元气的不断培养。气功锻炼要提高人体功能活动,就必须加强对气的锻炼,通过气的动力作用,来体现神的旨意,精的基础,脏腑及其它器官功能体现和反映。
四、合练才能永久
在气功运动中,精气神三者的相互地位和依赖关系,并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形成的。神为主导,精为基础,气为动力这是它们各自的主要体现。而且,三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精气神互为作用,互相锻炼,互相培养,三者合炼才能共同提高,才能“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筑基成,精则固,气则还关,永为坚固不坏之基,而长生不死。”《天仙正理直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