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气功特性之我见 [复制链接]

1#

气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然具备其自身的特性。谙熟气功之特性,对指导气功研究与实践均有重要意义,现将其特性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一、整体性

整体性是气功生理效应的特点。从功法结构上来讲,气功是由调身、调息、调心所组成的锻炼方法。其实施乃是通过三位一体来调练,把内练精、气、神和外练筋、骨、皮统一为完整的活动过程,就是说基于锻炼方法上的完整性,决定了气功作用上的整体性。

气功学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所以气功对生命体的生理作用,乃是气功学的基本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气功对人体的生理效应十分广泛而深刻,即气功对人的整体、系统、器官、组织、分子、原子等层次都具有效益性影响。

气功对能量代谢、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即整体效应;气功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即系统、器官效应;气功对DNA、cAMP、光子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即细胞、分子、原子效应。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多层次的复杂的巨系统。按照协同论的观点,人体巨系统乃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着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复合体。气功态下,人体在不同层次水平上将出现有序的稳定结构形式和组织活动过程,从而显示出不同层面的生理效应。

协同论告诉人们,整体属性不能归结为局部属性之和,同样存在于整体之中的局部属性又不同于离体状态下的属性,所以,从此种意义上来讲,气功疗法既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疗法,又不是针对某种致病因子的特异疗法。如果把气功作为一种锻炼活动,那么,它必定属于完整全面的锻炼方法,而有别于体育锻炼、呼吸体操、心理卫生、催眠训练等单一锻炼方法。

二、内省性

内省性是气功功用运作的特点。气功乃是调整、加强和改善人体心身功能活动的锻炼过程,因此,有人把气功学定义为揭示人体心身相互作用的复杂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的确,气功科学研究对象包括心理行为现象和躯体行为现象两方面。科学界采用还原论和生机论的观点、方法对人体心身活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长足的发展。还原论和生机论属于西方科学文化领域,因此,它必然忠于西方科学界的证实主义信条。

证实主义使人们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测量到的是客观存在,测量不到的则非客观存在,这种认定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十分有害。因为有限的测量仪器不可能测量出无限的万象,何况有限的测量仪又总是一些有限功能和有限灵敏度的器材。所以,测量不到的现象并非都不存在。

此外,西方科学研究方法总以观察者(主体)去认识被观察者(客体)为基本模式,从而使主观和客观处于相分离状态。基于这种原因,西方的科学实验方法,在认识生命世界,特别是在探索人的深层心理行为和现象方面,则不一定是最好或唯一的方式。

古代先哲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创造出气功内省的认识方法。内省法即内求法、直观法。所谓内省法就是不借助语言文字等,而是通过心身直接觉知、体验的方式去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方法。依内省形式来讲,似乎具有感性认识的特性,即具有直接、具体、形象、生动等特征。因此有人称内省法为“直接经验”。

气功传统理论认为,气功内省法是一种最高级、最深刻的觉知活动,因而它和最低级、最肤浅的感性认识活动存在着质的差异。日本铃木教授称内省法为“直接进入事物内部的趋近法’”,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弗洛姆博士指出内省的“直接范畴却超越了主客观分裂的知识。”内省性效应植根于气功态之中,气功态是气功的根本属性,因此。内省性则为气功功用运作的基本特点。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气功基本内容的特点。气功实施活动乃是一种自我实践过程。离开实践,气功则名存实亡。因此,实践性乃气功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性。

实践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既是人类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础。人在社会劳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意识,概括为“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两种基本形式。就是说,在人把外部世界作为自己活动对象而形成对象意识的同时,也形成了有关自己本身的自我意识,人在实践中由于意识到“自我”和“外部”世界,从而把自我(主体)和外部世界(客体)区别开来,即实践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分化。

气功实践旨在探索生命奥秘,据此,理应将其归结在“科学实验实践”范畴。然而,它又有别于一般性的科学实验实践:其一,气功实践是主体改造主体的活动过程,而一般实践则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其二,气功实践是达到主客体统一的活动过程,而一般实践则是实现主客体分离的过程。

气功作为一种实践形式,不管其属性何等特殊,却总离不开一般实践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实践特征,这里仅简要谈谈气功实践特征之一的自觉能动性。

在气功实践中,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对象,而且还是实践的主体。人为万物之灵,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因此,人的气功实践必然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基于“能动性是实践特点,实践性是气功特征”的事实,所以,放弃能动性,就抽去了气功的精髓和抹煞掉气功的本质,于是则变气功实践为气功奢谈,正因为这样,要求练功者必须高度评价能动性在气功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充分理解能动性在气功实践中的必要性。

此外,在气功实践中,尚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否则,气功实践将是盲目的实践、错误的实践、失败的实践。鉴于此,练功者在尊重实践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气功理论的重要性。(田宏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