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活化气功智静功 [复制链接]

1#

在长期的练功实践中,很多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许多功法好是好,就是日常工作忙,没有许多时间来练功。他们渴望能有一种简单易学,既节省时间、效益又好的功法问世,以适应当前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智静功”就是顺应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的要求,应运而生的一种功法。它强调用智慧引导人体自然入静,使人们迅速进入气功状态,从而调动人体内部潜能,平衡人体阴阳,以达到健体强身,治病去邪、开发智能,进而返老复壮、延年益寿的作用。

孔子在《大学》中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孔子把治国之道归结到人的静悟至善,讲究一个“静”字。老子《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这里说的也是一个“静”字。无独有偶,佛家要求他的弟子“四大皆空”,做到“鸟来闪影,鸟去影空。”佛家名著《童蒙止观》云:“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释元照为读书作序曰:入道之枢机,曰止观,曰定慧,日寂照,日明静,皆同出而异名也。”这里一再强调的还是一个“静”字。儒、释、道三教都以静为基本,而各种气功功法虽然动作各异,千姿百态,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入静,这就告诉我们,只要能够摸索出一种使人的思维入静的方法,人们就可以迅速进入静功状态,从而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认识到,要想健体强身,又要较好地保持青春,这就要求人们在平时经常注意很好地调节大脑功能,使大脑不断获得新的活力,秘诀就是通过肌体的有规则的活动,使大脑由无序向有序转化,从而保持大脑的青春活力,达到用较少的体能消耗,换取智能的超量恢复。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引宋·张紫阳的话讲:“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元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而阴跷起于足跟(照海穴),当两脚平开时,会阴穴便自然张开,意念落在足跟,身体便会自然前后晃动,使人体在微动中保持平衡,在这前后晃动之中,大脑中枢神经通过内化作用,使智能得到了超乎常量的恢复。只要勤练此功,一些脑力劳动者因用脑过度引起的健忘,神经衰弱症状便会从中得到彰益。实践中,我们反复试验,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简单、易学,不会出偏的功法,我们把它称之为“智静功”。

智静功三合桩功法。

预备:两脚平开,双臂下垂,手呈莲花掌,口唇轻闭,鼻呼鼻吸三次。两脚平开与肩同宽,旨在使会阴自然张开,打开天门,口唇轻闭时,舌体自然贴抵上聘,全身放松,顺手自然。三呼三吸,呼降天根,使天阳之气从百会沿中脉经会阴至双脚涌泉止;吸接地脉,将地阴之气从涌泉引进,升至会阴,沿中脉上达百会止。通过三呼三吸,使天地之气和人体中和之气得以交汇。三呼三吸时力求慢、细、匀、长,要做到耳、眼、口三闭,排除杂念,心息相依,使人在气中,气在人中。

起势:取自然呼吸,掌心相对,两手从裤缝处向前徐徐提起,与肩相平,翻掌向上,掌心空含,此是意念从足跟向上引至颈部,抵达劳宫,翻掌向上时仍呈莲花掌,使天地人之气融汇贯通,相互交换,促进大脑入静。这里的意念,实际上是得气的一种手段,它使练功者得气的准备阶段和入静阶段统一在一个过程中,接着拢气盘带,两肘外移中指相对时,两堂劳宫之气相连,进而抬肩垂手,含胸拔背,两劳宫对肚脐(神阙),收至丹田沿着带脉向后划圈,双手拇指达肾俞,气至命门,虎口在肾部向内轻揉三次,形成人生圈,内护心灵,外祛邪气,为人体完全进入气功状态真定基础然后,双掌顺势向前下方,仍沿带脉回至丹田前下方,令两劳官斜对小腹正中,相距五寸左右,两手中指相距三寸左右,成三五归一,形如抱球,好象把宇宙抱在怀中,渐渐进入气功态

平衡:以上动作形成三园、二空,一在踵后,应顺乎自然。意念落在阴阳二勝中点,使身体重心自然后移,由于人体自然平衡调节,通过足后跟的神经反射,作用到小脑,促使人体逐渐进入角度为5至10度的前后自然晃动之中,而阴阳两蹂脉之起点——气井,则得以前后轻微摩擦起动,激发阴骄脉之气机活跃,于是“此脉才动,诸脉皆动,”《奇经八脉》。八脉通畅,津液自生,潜移默化,虚极静笃,元精自然化气,元气自然化神,元神自然还虚。此法正合“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年版页)而智静功功理恰好与这段话的意思相吻合。顺乎自然是本功法的要领,不可强行以意领气。上述姿势如有不适,可稍作调整,务使身心处于逍遇自在的状态中。

收功:两手相叠,轻抚丹田,以男子为例,左手在内,右手叠在左手背上,以右手带动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九圈,然后逆时针方向,沿原路由大到小转九圈至丹田,(女子则相反)两手相搓数次,掌心向上紧贴前额轻抚向下沿脸颊,再沿耳垂后向上经发际至前额,按摩九圈,即可睁眼,双手下垂收功。(图六)

本功法息诀:三园两空一在踵,吐纳微微松而空,神光内照中不偏,天地人合乐无穷。

三园即肘园、档、虎口园。两空即掌心空、足心空。一在踵:踵即脚跟,意念落在脚跟中。也就是说,当练功者一旦进入气功状态,应意随气行,勿忘勿助,不强求意守。吐纳微微就是保持自然呼吸,逐步达到细、匀、深、长,一切顺乎自然。松而空使练功者形体放松让气机升清降浊,以便先天真气与后天之气交汇。神光内照指两眼内视,使神不外驰,意念贯串于百会,会阴、跟踵之中,不偏这个中线。天地人合乐无穷,乐可和合阴阳,天地人三者真气充盈体内,似有似无,身心空空空荡荡,形体飘飘然然,如婴儿在摇蓝之中,一种逍遥自在,轻松舒畅的快乐感油然而生,至以练功者除享受进入气功态的乐趣之外,一切舍去。

“智静功”属于静功的范畴,练功中的晃动仅是一种手段,它服从于和服务于“静”字这一目的。要拘于法不泥于法。

练功者应注意:

1.练功时脚穿平跟鞋。

2.此功从头至尾是一完整功法,一次练功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每日两次,不宜过长,不宜着意追求,应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

3.练功中出现麻、热、凉、胀、痒,动、响、光等八触感觉,应任其自然,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