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活动预告远方,以及不确定的故乡漫谈十九世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

—博物阅读季·第二季首讲—

远方,以及不确定的故乡:漫谈十九世纪的博物学家

从博尔赫斯的寓言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人在探索自然、寻求知识的同时

也在塑造着自我

所有这些交汇在一起

构成了生活世界

——《博尔赫斯与科学史》

亚历山大·洪堡、查尔斯·达尔文、托马斯·赫胥黎、约瑟夫·胡克、阿尔弗勒德·拉塞尔·华莱士……继18世纪林奈和布封两大博物学家之后,随着航海活动的不断发展,到19世纪时,西方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他们中间有些人是贵族,有些人是平民,还有很多人是中产阶级。他们远赴世界各地游历,从不同视角开拓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进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为什么喜欢博物学?为什么要赴远探险?他们历经过怎样的惊险,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博物学家……

本期讲座将您带回到19世纪的博物世界,探究博物学如何改变了人类生活,思考博物学家是如何诞生的,是世界造就了他们,还是他们丰盈了世界。

嘉宾

柯遵科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英国科学史、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研究。

时间:年4月17日(周六)14:00

地点:首图A座二层报告厅(A座东侧一层玻璃门入口)

参与方式

01预约截止时间:年4月16日15:00

◎预约成功仅作为本活动参与凭证,不作为入馆阅览凭证。如需阅览图书请另行预约。

扫码预约

入场前50名读者可获得首图文创小礼

02讲座直播

扫码观看

主办

首都图书馆商务印书馆

—延伸阅读—

1.《博尔赫斯与科学史》

柯遵科著

一部科学史随笔集

由博尔赫斯的寓言入手

领悟人类如何在探索自然

寻求知识的同时塑造自我及生活世界

前四篇主要从文化史的角度

对17世纪欧洲的科学革命进行解读

后面四篇集中考察达尔文革命

我们为什么热爱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的比喻和故事打散了我们思维的结节,给我们的想象打开了很多扇门,把我们带回丰富而生动的历史中。古老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希腊、印度、伊斯兰的科学,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的欧洲科学如百川入海一样交汇成今天的全球科学,它们在人类历史中蜿蜒绵亘,每一条江河溪流都有过跌宕起伏而让人心潮澎湃的时刻。

博尔赫斯说过“我喜欢沙漏、地图、18世纪的印刷术、词语的来源、咖啡的香味和斯蒂文森的散文”,奇妙的是这些都可以牵涉科学史的话题。科学史的研究领域似乎能够无限地延展,收纳大量丰富而转瞬即逝的研究对象:占星术、天文学、炼金术、数学、巫术、医学、自然哲学、博物学、阴阳五行、电磁学、催眠术、颅相学、进化论、中医学、气功和人体科学、相对论、宇宙大爆炸、量子通讯、弦理论和平行世界等。它不仅考察思想和观念,还有各种实践活动。它喜欢望远镜、真空泵、气压计、显微镜、钟表、罗盘、经纬仪、地图、地震仪、化石、动植物标本、天平、电容器、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杜瓦瓶、球形冷凝管、本生灯、巴斯德滴管、三颈圆底烧瓶、色谱柱、威尔逊云室、气泡室、流光室、多丝室、漂移室、闪烁计数器、静电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和对撞机等科学仪器和装置,并追寻制造它们的工匠和操作它们的实验员的工作与生活。

科学史不是宣传,也反对权威。它没有过于喧嚣的话语和令人生畏的压迫感。科学史里有英雄、圣人、恶棍、怪人、骗子和失败者,然而更多的却是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人。我们将从中看见创造科学的人们的身影,并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艰辛。还会有一两个时刻,突然间我们的思绪停滞在他们身上,随即漫无目的地飘向远方。就像我们在暮色里登上了长城,偶尔也会想起,“长城完工的哪个傍晚,石匠们去了哪里?”

2.《物种起源》

[英]达尔文著

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

科学史的一个里程碑

以崭新的思想体系震动了世界

3.《人类的由来》

[英]查尔斯·达尔文著

潘光旦、胡寿文译

达尔文的主要著作之一

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

并且提出了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

揭开人类起源的奥秘

4.《性、植物学与帝国:林奈与班克斯》

[英]帕特里夏·法拉著

李猛译

植物的发现和帝国的扩张

人性的欲望和科学的探索

想要了解科学如何满足大英帝国的需求,这本书不容错过。

——《金融时报》

5.《林奈传》

[英]维尔弗里德布兰特著

徐保军译

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林奈首部中文传记

综合大量经典文献

再现精美原始图片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鲜活再现了林奈的一生:他在拉普兰的探险经历、他的家庭生活、他和学生的交往,以及他在科学史上的伟大成就。

不要害怕把自己置于适度的危险之中

任何人想要实现一个光荣的目标势必要承受诸多风险

——林奈

6.《探寻自然的秩序:

从林奈到E.O.威尔逊的博物学传统》

[美]保罗·劳伦斯·法伯著

杨莎译

一本书了解近年西方博物学传统

了解三个世纪以来对自然界进行研究的迷人故事

达尔文差点吃掉它的标本

博物学收藏究竟精美(奢侈)到什么程度?

墙缝里的花呵,

我从裂缝中将你采出,

捧你在手心,连根一起,

花呵—倘若我能理解

你的全部,从根到花,

那我也必能理解上帝和人类。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墙缝里的花》

(“FlowerintheCranniedWall”)

博物学是否仅仅意味着收集蝴蝶和花朵呢?

博物学家还被哲学问题和伦理问题吸引:

所有这些碎片是如何组装在一起的?

我们理解自然的能力的限度是什么?

当我们理解了自然,我们有能力保护它吗?

林奈、布丰、圣提雷尔和居维叶这样的先行者如何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并将其塑造成我们当前所见的样子。

—博物阅读季·第二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