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心里很清楚,汉服复兴不是说要取代现代服饰,成为人们的日常着装,但是对于未曾了解汉服的人们来说,直接第一反应就是认为我们倡导汉服要日常穿。这里有着巨大的沟通鸿沟。
(文/砖家)所谓的定位就是目标,就是怎么样才算是复兴成功了?本来从一开始的定义,就定位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很明确、很简单的一个概念,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回头来看,似乎离此定义还有点距离。首先看实践者们的照片,一般都是喜欢什么款式就穿什么款式,或者是不分场合地穿一些款式。这个就变味了。
在当今社会上,崇洋媚外、蔑视传统的思想言行层出不穷,不仅仅是汉服遭受白眼,包括中医、儒家、武术、戏曲等等都不是什么逼格高的东西,都是拿来忽悠老外的陈糠烂谷。不少精英分子以全盘西化为荣,以贬低中国传统为己任。说实话,砖家是看着台湾柏杨《丑陋的中国人》长大的,对这类人还算是比较熟悉。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砖家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今社会上打着“传统文化”旗号招摇撞骗的骗子确实不少,什么这样“国学大师”、那样“朝阳仁波切”;这样“风水大师”、那样“女德专家”。更别提再早的气功热、养生热,以及各色各样的邪教。他们真正地败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名声。行文至此,砖家特别要提醒广大同胞,由于汉服的门槛很低,很多宵小之辈也打着“汉服”的旗号干着不可见光的勾当,请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交友,千万不要认为穿上汉服就一定是诚心诚意振兴中国文化的良善之辈了!
2、长期断层造成的隔阂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任何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消失得太久,都会造成巨大的陌生感。现在民众对汉服就是有隔阂感,不是不待见汉服,而是总觉得应该在舞台上、电视上、照片上看到,不应该是在身边、自己身上看到。消除汉服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感,是重要的目标。民众从来没有在生活中见过汉服,肯定不理解,所以要耐心地做宣传。
3、文化自卑造成的流毒。这里又要谈到历史。从年近代史开端以来,我们国家和民族真的是灾难深重,跌到了最低谷的谷底。这种列强欺凌、内忧外患的痛苦现实,激发了中国所有精英知识分子的深深思考,他们通过拷问灵魂,各自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些人认为要学习坚船利炮,于是发起了洋务运动;有些人认为要学习政治制度,于是推翻了皇权帝制;有些人认为要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民主救国……各种思想都有,其中还有将汉字拉丁化的运动。中国的落后到底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这个问题的确是见仁见智。但是把中国落后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直接判处死刑,这是跟百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现实分不开的“文化自卑”。
“文化自卑”的直接表现就是:中国文化虚无化、中国文化腐朽陈旧积重难返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去中国化、全盘西化。而全盘西化与历史上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有什么本质区别呢?都是弱势文明对强势文明的渴慕。只是这种直接的“剪切”“复制”“粘贴”的后果是什么,恐怕大家都很清楚了。
我们今天谈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处于中国当家自主后国力上升的时代浪潮中。十多年前,出国留学、海龟博士还是吃香得不得了的高级人才,而现在留洋回来成“海待”已不再是新闻;十多年前,砖家还在为美帝炸我南联盟大使馆而义愤填膺,而今天呢?谁还敢“误炸”?十多年前,汉服一词闻所未闻,而如今,已经家喻户晓。由此可见,所有文化,所有自信,都是因为中国不断富强而涌现的。君不见美帝多么自信他们的“自由”“人权”,开着航母全世界到处输出,不正是建立在他们世界第一的综合实力基础上么?我们要真的摒弃“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荒谬思想,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国家民族强大富裕起来。
倡导汉服就是唤醒人们的民族文化自觉,帮助人们树立起文化自信。古语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问题是,人们吃饱穿暖之后并不是自动自发地就有知识、有文化的呀!人们也可以强大富裕后不去学知识、讲文化呀!所以汉服运动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促进人们积极向上的正面能量。
还有,我们要看到这样的一个情况,纵观世界上的各色民族服饰,其实也大多处于被边缘化、被保留的境地。所以说汉服不仅仅要做好“民族服饰”这样一个本职工作,还要肩负起“驱逐民族自卑、树立民族自信”的历史任务。(以上内容来源于微博
汉韵流莲,作者砖家,图片来源于岭南汉服,版权归拍摄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同见解欢迎大家和平讨论,不要引战。)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以后本号会为大家带来更多历史文化方面的资讯,不仅限于汉服方面哦,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