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我身兼教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气功师三职,跨教育、科研、群体三业。在气功修炼方面,探索出一条从无心修炼到有意主动修炼的自我修为之路,实现了开智、修德、健身的综合目标。
由于家境贫寒、我自幼体弱多病。但又要勤奋读书和帮助父母劳动,经历了许多磨难及锻炼,几十年也未患过什么大病、急病和慢性病。可谓“健而不壮。”
我生性好动,兴趣爱好极广。除了熟睡时间外,就是动脑、动手或手脑并用,几乎一刻也难静下来。一静下来,就感到空虚、无奈,周身不适。
我是喜爱追根溯源的,用朱熹的话说,就是“穷理”,就是“循序而致精”。几十年的艰难困苦,辛劳于沉重的多种负担下,粗茶淡饭,又没有坚持体育活动,为何身体非但未被压垮,反而越来越健,精力总是那样充沛?必有原因,且必与养生健身之道“不谋而合”。
就我所了解的“气功”含义而言,无论其中含有多少特异功能的开发,但最基本的含义只能是引气做功,促使产生气血通畅的功效。活着的人,皆有意、有气、有血、有液。何止修为者在练功时做功,而未专门修为者就没有做功?不过自觉与不自觉,有意主动与无意被动的差异而已。任何专修者,也都有从无意被动到有意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的修为转化过程。哲学上称为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一切行之有效的古今功法,都源于人体的自然功能,即本能;都可找到对应的物理、生理、生化、心理等科学根据;又都与刺激和反射、兴奋和抑制等神经活动相关。而后循序致精,增进功效,总结出各种功法。这就是其中的科学合理成份。但描述起来,由于有的使用传统术语或宗教用语,而变得玄虚、神秘起来。其实,原本是平常的。“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从广义的角度看,人的一生都处于修炼之中,不是自觉主动修炼,就是被动修炼。不是有意引气做功,就是任意随气而行。人活一口气,气断而生命息。古人有古人的生活和修法。今人有今人的生活和修法。传统功法必须与现代科学接轨,才能普及。传统功法必须与现代生活接轨,才有生命力。无意修炼必须转变为有意自觉主动修炼,才能避免盲目性,而增强目的性。
总结四十多年我无意之中被动修炼的体验与经验,我发现得益于三个方面。
其一,爱好多,兴趣广,使手脑处于常动及相互调节之中。这样,不仅开发了智慧,使自己变得心灵手巧,视野及思路广阔,而且也调整了身心,拓展了胸怀,维护了健康。
其二,由于爱动脑,也常导致失眠。大脑需气血量增多,常感氧气不足,自然靠深长呼吸来调剂,哈欠也常出来相助。长期的失眠,使我养成气调不舒畅不能入睡的习惯。每日入睡前,总要想方设法进行舒气,包括深长呼吸、呵气补欠、抚胸揉腹、排解烦闷、调整睡姿、松静肢体等,一直到周身舒畅、轻快,一天疲劳基本消除,才得安然入睡。这样,白天低级神经因受大脑抑制而产生的局部不适、不畅、不和,都会受到调整或补偿,也就有效地防止了积劳成疾。我还利用失眠之时,神游百科,促使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其三,坚持书法写作。出于单练书法无聊,我改为书法写作。两个爱好一结合,便习惯成自然而坚持下来。由于书法和写作都需要高度专注,一丝不苟,十分认真。而要持久,又必须心静、气和、体松,手、脑、目配合和谐,受益是多方面的。既练耐性,练认真的作风;又练文字,文若其人,还练了身体及其耐力。从内容到形式,丰富、有趣、美观、整洁,使人开心而不感枯燥乏味。各种学科的知识,在意中相互融合补充,在笔下自然联成文章。每日数千字,写了多少年,总也写不完。在书法写作中,“用、养、练”融合于一体。因意中有无声之言做基,发出声音就转化为讲说能力,所以又促进了讲说水平的提高。
总结出无意被动修炼的“三益”,主动自觉修炼就有了宽厚的根基和较高的起点,也就不难转入有意主动修炼。
我没有任何特异功能,而只有刻苦、勤奋,坚持修炼。也没有任何大师的指点,更没有秘诀妙功可言。而只是精读自译老子、释迦牟尼的经典,并给予现代科学的剖析及解释。这是我之短,又是我之长。因为世上绝大多数人皆与我同,我能知能行的,他人也能知能行。
世上本无法。法是人根据经验、需要及条件而定的。人定法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产生必要的制约力、束缚力,不能太死板也不能活得无边无际。故法有界定,要因条件不同,方法也不同。“法法无法,万法归一。”立、行、坐、蹲、卧、爬、滚、拉推、开合、甩手、击掌、按摩、刮揉、旋腹、扭腰、转颈、梳头、搓手、踢腿、蹬足、目观、静思、舒气、咽津、说唱、读书、写作、书画、棋类、弹琴、体操、舞蹈、种花、养鱼、钓鱼、骑射、武术、游泳、登山、滑雪、溜冰……等等,无不有法,又无不与养生修炼相关。上述那些姿势、动作及活动,只要融入功理并服务于健美身心,就能引出多种功法。不同职业者,有不同的职业习惯,需要不同的调剂方法。多动者静之多静者动之。多立者以坐相济,多坐者以立相济。刚者柔济,柔者刚济。一种再妙之法,怎能满足千差万别的人的需要呢?只要明理悟道,方法自得,再坚持循序而致精,任何正常的人都可以实现健康长寿。
自有意主动修炼后,多年来不吃药,不打针,医疗费保持为零,而进入病病不病的境界。我每日坚持一小时左右的盘坐,一边看电视,一边调息、咽津或旋腹、摆颈。另抽半小时练拉力器,一套八节动作,并与意念、呼吸相谐。睡前充分松静,靠意行、意守巡察脏腑有无异常微变,再舒气而眠。此外,还可随时找空练一些动作,如平步中练呼吸,乘车中练打坐养气,站立时练闭目单立。养生健身尽在平常生活中,随悟随得,不拘一法。
在有意主动修炼中,随着悟道的深化和功法的多样化,我对气功的认识,也更系统化、全面化了。我总结出五条关于气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指导自己和他人科学的练功、健身、开智、修德。
第一,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脏腑说、气血说、经络说、预防医学知识、中医八纲及针灸按摩等方法。经络外通气穴,内连脏腑,行于体表肌肤,深浅不一,左右对称,为气行之道。其中头、颈、肩、脊及其他关节处,肌肤浅而气穴密,神经、血脉、经脉、淋巴聚而穿隙而过。外易受风寒,内易阻障不畅。一旦堵塞,必就近延展增生,而缩小关节活动范围,形成活动障碍。因此,这些部位应当成为按摩、刮揉、保暖及疏经活血的重点区域。常疏不懈,才能取得预防功效。
第二,养气调息的理论和方法。有意的、细匀深长的呼吸,无论取胸式或腹式,都比自然呼吸有力,幅度大,吸氧多,功效强。长期修炼,即能增大肺活量,增加吸氧量,又能对其他脏腑实施体内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及心搏,促进基础代谢和静脉血液归心。由于气血活动的基础在细胞和毛细组织中,气血的大小循环必促进细胞和毛细组织的微循环,给微循环增添活力和抗病力。
第三,关于恍惚松静的理论和方法。大脑兴奋,心情激动,必抑制、干扰低级神经的自主调节活动。大脑休眠,知觉消失,低级神经可充分自主调节。但其脆弱,缺乏防御能力,而气血自然运行,本性易择短路近道,很难排除阻障。“元·识”两神相争,一显一隐。唯恍惚松静的中间过渡壮状,高级神经由强趋弱,低级神经由弱趋强,渐入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