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极拳,气功,此功在意念中模拟仙鹤两翅开 [复制链接]

1#

太极拳,气功,此功在意念中模拟仙鹤两翅开合的动作,吸气时假想开翅采日月之光,呼气时假想闭翅。习练者实践后,普遍感觉全身舒适,气力充沛,尤适合初学太极者练习。此功法分三个阶段,各以仙鹤舒翅、开怀、导气作为比喻。太极拳,气功,舒翅,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自然下垂,眼帘自然下垂,但不闭合。松肩坠肘后,两手自然抬起捧着肚子,两中指尖隔着衣服放在肚脐的边缘上,手腕和肘轻轻地(用意不用力)贴在带脉上。

太极拳,气功

太极拳,气功,意想手心劳宫穴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已贴住时,就改意想少海穴(肘内侧肘横纹端)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贴住时,又回想劳宫穴贴带脉,如此往复循环。太极拳,气功,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但要以舒适为度,并逐渐延长时间。这时,觉得似乎两手(双翅)抱着一个大球,两脚踩着一个大球,头顶着一个大球。这三球相照就是“三田合一”。待到手抱地球似乎要突出时,就可转入下一个阶段。

太极拳,气功

太极拳,气功,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大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方。手合脚开同时进行并协同一致,手到脚到,开步要轻灵自然。此动呼气。太极拳,气功,动作,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掤,目视右前方。移重心时,裆走后圆弧,左肘掤劲不丢,右腋不能夹死,有圆虚之感。此动吸气。太极拳,气功,动作,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外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高与眼平;左手顺缠经腹前至身体左侧,变逆缠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重心在右腿,眼随右手转视前方。

太极拳,气功

太极拳,气功,开右手时,以腰催肩,劲到松肩,以肩催肘,劲到沉肘,略坐腕,劲贯于指尖。松胯塌腰,开裆贵圆,右实左虚,右膝与脚跟上下对照,不能前倾、后倒、外撇;左腿挺而不直,膝微屈,脚尖内扣。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此势继续呼气。

练太极拳讲究“静”有三种境界。身静:呼吸乎稳深长,即“气沉丹田”。丹田有三,脐下为下丹田;心窝为中丹田;两眉之间为上丹田(见《抱朴子·地真》)。气沉丹田是指精神含蓄。《*庭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房之中神门户。”其道理即在于此。心静:指动作轻灵贯串。中国古代以“心”为精神上之主宰。动作轻灵贯串,即表现精神上已能高度集中,无旁骛之弊。

太极拳,气功

太极拳,气功,意静:指身舒展自然,即为无为之至高境界,不是简单能达到的,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锻炼,而且需要有极高的“悟性”。

懒扎衣是孙式太极拳中的母式,其他各式都是由它演变来的。先岳父陈健侯先生是孙禄堂宗师的弟子,他留给我们两种懒扎衣。第一种是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中的懒扎衣,还有一种是“九手”中的懒扎衣。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是孙禄堂宗师亲传的,属于高层次的技击套路。“九手”是陈健侯为子女健身而自编的“套路”,属于健身套路。两种拳势在动作上有异同之处。太极拳,气功,先看“九手”中的懒扎衣,动作,两手挑举接“起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跟之间,尾闾正中,身体松沉,两臂屈肘向上方缓缓举起,至大拇指与心口相平(不是与肩平),两手似抱球状。

太极拳,气功

太极拳,气功,动作,屈膝下捋两腿缓缓弯曲,重心逐渐向右脚移去,左脚跟随身体下降徐徐提起,同时两掌下捋于腹前,目视前方。

传统气功调息方法之一。此法从阴阳理论,通过呼吸达到体内阴阳平衡。其一为鼻孔阴阳交替法,属佛家密宗呼吸法。两鼻孔一通阴气,一通阳气(左右鼻孔哪阴哪阳说法不一),交替吸气。其二为上、下气机离合法。上为阳下为阴,用来交通天地阴阳之气。此法起平调阴阳作用,可使精神集中,便于入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