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退化论可谓是金庸武学小说系列最大的谣言,会出现这个谣言大抵上是两个原因,都与天龙八部一书有关,一是天龙八部作为时代除越女剑外最早的一部书,描写的确相当的夸张,二是97版天龙八部的电视剧特效做得十分酷炫,萧峰小金龙打得漫天飞舞,动不动敌人落花流水,的确看着过瘾。
但实际上通读十五部金书的话,就会知道金庸绝对无意构建一个退化的武林,相反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金庸武侠
武功失传导致武学退化的谣言
有人说天龙八部时代的武功,例如北冥神功、六脉神剑等等到了后世都失传了,所以这是一种退化。关于这么观点,首先要知道的是,天龙八部已经是金庸的晚期小说了,成书比射雕三部曲都要早,也就是说写射雕三部曲时,根本就没有构思天龙,这种情况下,射雕三部曲怎么也不可能出现在天龙中才有的武功。
比天龙八部晚的长篇只有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这两部书跟天龙的时代都已经很远了,其中鹿鼎记的风格和其余小说不同,已经有了反武侠的意味,但纵然如此仍然出现了许多神奇武功,如凝血神爪、化骨绵掌、一指禅等等。
而在笑傲江湖,书中的强大武学理论分别是以料敌机先、无招胜有招为根基的独孤九剑,以及将速度和诡谲发挥到极点的葵花宝典一系,可以说笑傲江湖也是一种突破,突破之前纯以内力为本的时代,其中独孤九剑更是能无视内力差距,将对手无论如何深厚的内力尽数落空。令狐冲便以丝毫没有内力的状态,打平了满内力的任我行。
但不论敌手的内力如何深厚,到了“独孤九剑”精微的剑法之下,尽数落空。
独孤九剑
而我们回过头来再说早期的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时代独有的九阴九阳、玉女心经、乾坤大挪移、左右互搏、正反两仪这些何尝不是这个时代所独有的武功?金庸在每部书都有新鲜武功出场,本质上是不要让书的内容过于同质化,千篇一律都是那几种功夫还有什么看头?如九阴是天下武学总诀,是所有武功的百科全书,九阳则以内力生生不息,强力反震为特色。
关于倚天屠龙记中的乾坤大挪移,这里也多说几句,很多人拿乾坤和斗转星移来比较,以为两者是相似的武功,的确乾坤和斗转都有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之术,但根本上面差异确实极大,乾坤大挪移的用途要多许多,根据两者的差异可以看出金庸在设计武功时是怎么避免同质化的。
首先说乾坤大挪移,这门武功的根本是在于激发潜力,是诸般运劲法门的精义。
这乾坤大挪移心法,实则是运劲使力一项极巧妙法门,根本之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所蓄之潜力。每人体内潜力原极庞大,只平时使不出来,每逢火灾等紧急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负千斤。张无忌练就九阳神功后,本身所蓄力道当世已无人能及,只以未得高人指点,未学高明武功,使不出来。这时学到乾坤大挪移心法,体内潜力便如山洪蓄谷后,得知如何引入宣泄通道,一开闸即沛然莫之能御。
张无忌修炼乾坤大挪移
张无忌由于九阳神功属于自学,而在乾坤袋中靠着奇遇打通了大关,陡增的内力使得张无忌无法正常发挥,这时金庸就给张无忌配置了乾坤大挪移这种激发潜力、运劲使力的武功。而乾坤大挪移的借力打力,之于张无忌并非重点,乾坤对于张无忌的重点作用在于让张无忌能完全发挥出九阳神功的强大内力,以及通过乾坤这门功夫加快对外功的学习。
要知天下诸般内功,皆不逾九阳神功之藩篱,而乾坤大挪移运劲使力的法门,又是运使诸般武功精义之所聚,一法通,万法通,任何武功在他面前都已无秘奥之可言。
而斗转星移,本质上其实是武当长拳的加强版,是一门反弹为主的武功,它作用就是通过借力打力来将敌人的功夫反弹回去。
(斗转星移)将对手的兵刃拳脚转换方向,令对手自作自受,其中道理,全在“反弹”两字。便如有人发拳打上石墙,出手越重,拳头上所受力道越大。只不过转换有形的兵刃拳脚尚易,转换无形无质的内力气功,那就极难。
本质上斗转星移是强化版的武当长拳,这段的描述和武当长拳如出一辙,不过武当长拳作为入门武功多半是做不到转移内力气功的。
“武当长拳”是武当派的入门功夫,拳招说不上有何奥妙。但武当派武功在武学中别开蹊径,讲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不在以己劲伤敌,而是将敌人发来的劲力反激回去,敌人击来一斤力道,反激回去也是一斤,倘若打来百斤,便有百斤之力激回,犹如以拳击墙,出拳愈重,自身所受也愈益厉害。
打石、砍树式的细节论
打石、砍树的细节论也是所谓武学退化证据,无非是说天龙时代的许多物理细节更强(例如凌空掌力、打石头、树木的表现),且不论后世的物理细节是否不行,有一点必须要清楚,金庸的小说是存在越写越夸张的趋势的,如果是对比射雕与神雕,作为后期创作的天龙的确占了很大便宜,但问题是,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两书在物理细节上面也远高于双雕,而比之天龙这两部书在细节上也看不出多少劣势。像天龙喜欢拿来说的凌空掌力,这在倚天和笑傲也常见极了,例如张松溪和殷天正的凌空劲力远及数丈,渡难的须弥山掌相距一丈多掌力丝毫不因距离而减弱等等,笑傲则有乐厚在相距甚远打出一阴一阳的大阴阳掌,桃谷六仙随手就能凌空解穴等等。
那么说这是指笑傲和倚天的定位就高于双雕吗?也并非如此,金庸仅仅是在连载版中设定倚天屠龙记的武功水准高于双雕,而后续版本将这段设定删除,而笑傲江湖,在访谈中令狐冲的内力是不及杨过的,而令狐冲的内力在笑傲末通过三年的易筋经修为融汇了所有异种真气,是有冲击笑傲第一人可能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另类的小说,那就是侠客行,要论各式各样的物理细节,侠客行也是大名鼎鼎,甚至被冠以玄幻,远高于其他书,但侠客行的时代晚于倚天屠龙这点也是很明确的。
石破天
最后再说作为最后一部书的鹿鼎记,虽然风格已经转变,但物理细节也明显在其前作碧血剑之上这里可参考本号旧文有详细总结鹿鼎记的神奇武功描写金庸小说是武学退化论?且看鹿鼎记中的神奇武功。所以通过物理细节得出强弱是站不住脚的。
另外,细节论的根本问题在于,金庸在书连载的初期,出于吸引读者的需要,会把初期高手的细节写得很强,以博取读者眼球,而金庸又不喜欢让书内真正的绝顶出场太早,在经过两次修改后,虽然这些人的物理细节已经有了不小的削弱,但还是残留得比较严重,这些人也是吹黑的常客,在天龙是岳老三、包不同,在射雕是丘处机、七怪,在倚天是谢逊、过三拳、常金鹏,在笑傲是余沧海等人。
金书的本质仍然是低武世界观,之前描写再强的高手,让他们正面打*队一个个也都办不到的,以天龙来说,书末去救萧峰的已经是天龙武林精英了,结果呢,平均打不过十个辽国小兵,少林玄字辈这种一流高手,两个人被七八个辽兵所杀,数千人围攻五百辽兵,硬是能打到小半个时辰才结束战斗。
而萧峰的杀楚王、擒皇太叔,其实是让耶律洪基吸引楚王注意力,他躲到马肚子底下接近到了弓箭射程,射死了楚王,之后趁乱用地堂功夫和轻功过人抓了皇太叔,真跟辽兵正面打是办不到的。段誉、虚竹类似,当时辽帝出阵,身边只带了防备萧峰故技重施的数百兵马,而段誉、虚竹联手比萧峰更强。
萧峰
金书武学实为螺旋式的曲线
前面说了,金庸在后期写的小说想法较为成熟,相对于早期的作品,如书剑、碧血无论是武林出场的人数,还是神奇武功的数量,哪怕是同样的篇幅,作为书剑后传的飞狐外传,就多上不少。像天下掌门人大会,各家门派各显神通,他们的武功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强,但各有各的特色。
另一方面,金庸在一定程度上也规划了他的武侠世界观,如少林寺作为传承最完备的门派,七十二绝技、易筋经什么的一直在寺内保存,并且还有般若堂不断收集其他门派的武功来取长补短。
少林寺众僧于隋末之时,曾助李世民削平王世充,其时武功便已威震天下,千余年来声名不替,固因本派武功博大精深,。通晓别派武功之后,;二来若与别派高手较量,先已知道对方底细,自是大占上风。
般若堂首座澄观
而另一家大派武当,则被称之为内家拳剑之祖,虽然在双雕时代全真的功夫也是内家,但金书的全真相对于武当属于昙花一现,没有那么深远的影响,而张三丰开创的武功,在书中被评价为承前启后,照耀千古,太极拳一系普及了后发制人的武功,开辟武学新天地。
那武官指着第二席的道人说道:“除了少林派,自该推武当为尊了。这一位是武当山太和宫观主无青子道长。”武当派威名甚盛,为内家拳剑之祖。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相生相克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但见张三丰双手圆转,每一招都含着太极式的阴阳变化,精微奥妙,实开辟了武学中从所未有的新天地。
新天地未必比旧天地更强,但是增加了新的路子,你能说这是退步吗?
张三丰